成為更好的自己

盲目模仿是社會的毒瘤

你是那種跟風的人嗎?沒跟上是因為自己太懶,還是因為不想跟風?我們社會上瀰漫太濃厚的模仿氛圍,說白了,就是大家都想走捷徑成功... 但你有想過,如果你模仿了別人的成功,那你到底算不算成功?

前一陣子瑞士警察把警車內的東西都攤在地上,拍了一張警車的開箱文,結果引起全球各行各業的模仿。剛看到的時候,覺得有趣,可是看多了,反而會有反效果。其實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此刻,很多類似的事情,都會如病毒般快速的擴散,就像之前變老的app,或是把自己剪輯進去電影的app,都引起了風潮。

為什麼要模仿?

個人層面的模仿,有好幾種成因:

  1. 出自於好奇:看到別人做了一件事情,看起來很有意思,所以自己也去做做看。只要這件事情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基本上多數的人都會忍不住模仿。
  2. 尋求認同:有時候和朋友分享同樣的素材,或是做同樣的宣示,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同溫層,我們是朋友。就像很多運動迷去看比賽的時候,都會穿上支持球隊的球衣,也就是要爭取大家的認同。
  3. 想要走捷徑:如果某個人做一件事情成功了,你模仿她的做法,也很有可能會成功。如果你是比較早期模仿的人,你成功的機會又會更大一些。

從群體的角度出發,原因就比較單純了,本質上就是想要追熱點,讓別人也關注到自己所屬的群體。

怎麼樣的模仿會成功?

首先,如果你是一個紅牌,基本上你只要有模仿的動作,就是紅了兩個人,一個是你自己,另一個就是你模仿的對象。不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紅牌,不能期待自己照本宣科的模仿,也能為自己帶來成功。 

模仿成功案例的精神,但不是成功案例的執行面,以一開始的瑞士警察車開箱照為例子,如果你也是搞一個警車、救護車的開箱照,或許也會有不人分享,但實在是太無趣了,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幾米的開箱文和這個寶寶的開箱文,就有意思多了,掌握了精神,但又有一些新意,特別是和自己的特性做結合。

然而,模仿的效益都是有限的,如果你隔了很久才模仿,那基本上失敗的機會比較大。此外,還會讓別人覺得你跟不上潮流,會被貼上老舊等的負面標籤。

日本人在這個方面,實在令人佩服,他們雖然會去模仿,但都會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就像之前日本人瘋珍珠奶茶,但店家不是都只推出珍珠奶茶風味的餐點,還把珍珠拿來入菜等等的,創造了很多有意思的產品,當然也帶動了無限的商機。

更厲害的是,他們會用文化歷史來輔佐,就會延長模仿的效益,不會那麼快被淘汰。只能說在這個高度集體主義的社會,一旦有成功模式,大家不會輕易放棄的,但他們絕對愛惜羽毛,不輕易做無意義的模仿。 

可以不要模仿嗎?

我是一個不喜歡模仿別人的人,或許是自我感覺良好,或是像學生說的,思路比較洋派一點,實在沒有必要模仿別人。當然我也不是全然不會去模仿,只是通常是為了好玩,到不是為了要爭取流量甚麼的… 

從這樣的思路去思考,模仿其實反應了想要贏、被其他人認同的渴望。或許也因為這樣,在集體主義的社會中,模仿的狀況是更加嚴重的,從生活行為的模仿,到學習、職業追求的模仿,都可以看到蛛絲馬跡。

換言之,模仿的目的是為了要縮短自己成功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沒有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使用一些軟體或是套版製作文件,也都是某種程度的取巧。但背後有一個哲學上的問題,就是你是否企圖模仿別人的成功,還是只是想要借重別人的作法,來幫助自己成功。關於前者,之前我已經談過了,大家可以點這裡去看。 

若你是借重別人成功的模式,想要來成功,我覺得是好事情一件,很多成功的人,也都是這樣在做的。只是在這樣的模仿中,模仿的成分可能並不多,更多的是你怎麼去昇華別人的成功模式,也就是不模仿的模仿。

雖然模仿很有可能讓你比較容易獲得別人的肯定,但如果你並不想享受這樣的過程,那就算被肯定又如何呢?若能夠享受自己做事情的過程,看到其中的價值,那會不會才是真正的成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