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訊息爆炸的年代,哪些資訊是可以相信的?

現在的人很幸運,可以輕鬆獲得很多資訊,但是錯誤的資訊越來越多,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有一位醫生自從認識生酮飲食之後,轉變了自己看到醫療的態度,認為以『細胞分子矯正醫學』為基礎,搭配生酮飲食指導,以及大劑量維他命點滴注射,成功逆轉你以為只能吃藥控制的慢性病、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癌症。也因為如此,在2018年十月,在他因為一些原因罹患肝膿瘍的時候,他並沒有選擇用抗生素去治療,而是用他相信的營養療法。四個月後,他因為肝膿瘍病逝。

看了這個案例,你會怎麼看待所謂的細胞分子矯正醫學?

我不希望你的態度是立刻否定這樣的治療方式,因為如果你因為一個案例,就認為這個療法沒有價值,那麼就太可惜了。我們要確認一個療法到底是不是利大於弊,需要嚴謹的研究,而是要設定一個特定的情境、針對一群特定的族群,還有有控制良好的對照組。

我要告訴你,即使做了這樣的研究,所得到的結論,也只是針對這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族群是成立的。你說我職業病也好,但這樣的研究結果,真的就只能說這麼多。任何延伸性的詮釋,都是假說,不一定是成立的。

但是,我想大家都不是這樣看待訊息的。今天我另外看到一則新聞「如何降低失智症?中研院:每周吃魚喝茶四次」

我想一般中高齡者看到,就會說:「那我應該不會失智,我每周都有吃魚,而且都有在喝茶。」認真一點的人,可能會點進去看那則新聞,稍微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這則新聞不是過於誇張的報導,但是我看了報導中描述的細節,覺得有好幾個問題:

  • 這很顯然是問卷研究,那麼填答者自己表明的,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
  • 另外,如果填答者是最近常吃魚,但平時其實不大吃魚,那他要怎麼填寫這份問卷
  • 這個研究是利用醫療紀錄來定義多少人失智了,如果沒有就醫紀錄,就不算有失智

所以,就算看了這則新聞,我並無法確定吃魚和茶,是不是真的對於失智症有甚麼影響。我甚至會很陰謀的論的說,這份調查中肯定問了很多事情,是不是其他食物的食用,對於失智症罹患與否都沒有這麼戲劇化的差異,所以就沒有被報導。基於這樣的立場,我到底該認為真是真實存在的現象,還是只是一種假警報呢? 

那一般民眾怎麼辦?

簡單來說,做科學研究報導的記者需要更謹慎,而且要保守一點,而不是譁眾取寵。我必須唯一推薦一個網站,英國NHS的健康新聞網站 ,他們有一個口號:關於新聞中出現的科學之指南(Your guide to science that makes the news) ,我覺得非常非常的棒

因為針對每個他們介紹的新聞,他們都會先描述大家看到的新聞,大致上再說甚麼,然後告訴你以下的事情:

  • 這個科學新聞的來源
  • 這個科學研究是甚麼類型的研究
  • 這個科學研究大概是怎麼進行的
  • 這個研究的基本結果是甚麼
  • 研究人員怎麼詮釋這個結果
  • 結論
  • 新聞報導的連結
  • 原始科學研究發表的連結 

剛好有一則新聞是談到如果把炸魚的尺寸變小一點,是不是能夠協助英國對抗肥胖這個議題。

關於這個研究,新聞標題都很聳動,有一個是這樣說的:「我的天啊!把炸魚和薯條控制在600大卡左就,就能夠對抗肥胖危機,而且研究顯示消費者喜歡這種小份的炸魚和薯條 (Oh my COD! Cutting down fish and chips to just 600 CALORIES could combat obesity crisis as study shows customers enjoy the smaller portions)」

這個研究其實是一個不太嚴謹的調查研究,他們是把販售炸魚和薯條的業者找來,請他們提供比較小份的餐點,並且請他們張貼相關的宣傳海報。他們記錄了業者實際上的販售狀況,並且詢問了46位消費者,了解他們是否知道有比較小的份量,然後又有多少人願意繼續購買小份量的餐點。

結果他們發現,業者確實在宣傳之後,有比較願意提供小份量的餐點,但是只有20%的消費者有點過小份的餐點,其中有46%說他們下次還會點。

但是,這個研究對於對抗肥胖是不是有幫助,其實並沒有辦法下定論,因為這是一個太小型的研究。雖然過去有研究顯示小份量的東西,會讓人吃比較少。但是,之前我回顧的文獻也發現,這事情相當的複雜,所以這個研究真的沒有辦法告訴我們,小份量的餐點是不是對於對抗肥胖是有幫助的。

結語

我知道現在大家不習慣去讀這麼長的文字,但是如果你因為一則新聞報導,而要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做調整,你不覺得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搞清楚,到底新聞中提到的資訊,是不是真的值得信賴的。

如果你不願用這樣的方式來檢視新的科學研究,那麼我建議你還是遵循老祖宗的方法,畢竟那些方法都已經被驗證很久了,比起新聞片面提到的研究結果,可能是更值得信賴的。

剛剛討論的都是科學新聞,但現在連非科學新聞都有可能是假的,而且非科學新聞更難驗證真偽,到底該相信甚麼,我真的不知道…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