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該練習的不是怎麼掌握自己的人生,而是如何順風前行

前幾天我家老二從桌遊店回來,有別於以往的愉悅,他一進門就開始嚎啕大哭。我們先讓他哭了一陣子,然後才問他怎麼了?原來讓他暴哭的原因是因為,他幫一個小朋友抽卡包,結果那包卡包裡面有一張很稀有的卡片。然後,這個小朋友沒有什麼表示,讓老二覺得很委屈。他是一個在外面不太表露自己情緒的小孩,所以應該是忍了很久,回家才會突然潰堤。

我可以理解他的難過,但是那個小朋友也沒有特別做錯什麼。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老二因為卡包的事情感到難過了。相對的,他也曾經因為抽到很好的卡片,而欣喜就是了。

人生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

雖然我某種程度上覺得,孩子應該少買寶可夢卡包,因為這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了。但是,我同時間又覺得,或許這是不錯的經驗,讓他提早知道,人生其實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

其實你仔細想想,如果生活都沒有什麼不確定性,其實還蠻無聊的。因為你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就知道會有怎麼樣的後果,那做這件事情的樂趣,不就不存在了嗎?就像早期的遊戲,因為技術上的限制,沒有辦法有太多的彈性,玩久了,就會讓覺得很無聊。但現在的遊戲不一樣了,遊戲方可以設置不同的驚喜,再加上如果是跟其他線上玩家一起玩,那就有太多不可以預測性存在,也難怪現在的人,遊戲成癮的狀況比以前嚴重,因為現在的遊戲比以前好玩太多了。

像之前看日劇《重啟人生》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一次,我會像女主角一樣,每次都做點不同的選擇,還是會想要跟那個活了八次,還是過類似生活的人一樣。老實說有點天人交戰,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我是蠻喜歡生活可以被預測的。但是,我又不喜歡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所以,過跟女主角同樣的生活,對我來說是蠻夢幻的選項。因為,生活中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是又不至於會完全失控。

降低不確定性,不一定是好事

之前在看《心適力》這本書的時候,Elaine Fox教授提到,手機對現代人一個很大的危害,就是降低了我們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因為我們想要知道什麼資訊,基本上手機都可以幫我們找到答案;你想要知道一位朋友過得好不好,你用手機上的社交軟體,很像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了。現在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讓這件事情有了另一個極致,我們似乎過著更確定的生活了。因為人工智慧幫我們找了它覺得最好的答案,我們連搜尋、比較都不用做了。

降低不確定性,表面上看起來是好的,但是實際上恐怕不是如此。畢竟,我們的大環境還是充滿著不確定性,所以如果你習慣了一切都有很高的可預測性,那麼突然到了一個可預測性很低的環境,自己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就像你到了一間新的公司上班,或是換到另一個城市去生活,都會因為可預測性下降了,對你造成衝擊。

其實如果大環境沒有不確定性,就會像很多科幻電影演的一樣,每個人的每天就是日復一日,你會想要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科幻電影刻劃的未來生活,不一定就真的是未來的樣貌,可是光想有那一絲絲的可能,我覺得就蠻恐怖的。

與其練習降低不確定性,提升自己的彈性更為重要

不少在談如何成功的大道理,都會提到我們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掌控能力,才能夠讓事情的進展和自己期望的是接近的。這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真的是自己處理事情的彈性。你是否在事情發展不如預期的時候,快速調整一個做法,讓事情依舊可以有好的發展。

就像如果要去一個陌生的場地演講,我當然可以做足了準備,像是用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備好各種的轉接頭、除了線上的檔案之外,也要把簡報檔備份。一般來說,你準備越多,事情就能比較順利的進行。但是,如果當天投影機壞了,那你這些準備,其實都是白費的。那可以怎麼辦?我有一次就遇上這樣的狀況,還好我的檔案是有放在雲端的,也是有短網址的,所以我就請大家可以用手機來看簡報。在我這端,我只好盡可能在不大需要看簡報的狀況下,進行當天的分享。你當然可以解讀說,我是因為做足了準備,所以降低了事情的不確定性。但是,我認為除了做足準備之外,讓自己可以從容面對突發狀況,是更重要的能力。

畢竟,做準備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我們真的沒有辦法預想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然後為此作準備。那麼,與其把很多的資源放在完善的準備上,若可以把一些資源放在提升自己臨機應變的能力,我覺得是更聰明的選擇。也就是說,你可以做一定程度的準備,但不要到了吹毛求疵的境界。

怎麼提升自己的彈性

前面提到了,提升自己的彈性,比起做足準備更為重要。那要怎麼樣提升自己的彈性。

第一個方法:平常就要多用不同的方式來做事情。對於多數的事情來說,都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有的方法可能是既省時,成效又好的;有的方法可能是比較費力,但是成效比較好的。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我鼓勵你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方法,然後去比較一下,到底哪個方法是比較好的。

比方說,如果你平時就有用不同的方式從家裡到公司,那麼如果突然有某一條捷運不通,或是有交通管制的時候,你馬上就可以有一個替代方案,因為你曾經用過那個方式。雖然在平常的時候,那條路徑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方便的。但是,在有突發狀況的時候,那條路徑就是當下最佳的選擇。

第二個方法:善用情境脈絡。一旦熟悉一件事情的處理程序之後,我們很容易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事情。但是,其實在那個當下,其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比方說,你買高鐵票的時候,都習慣走企業窗口,因為通常企業窗口是比較少人的。但是,可能某一天你要買票的時候,一般窗口其實人比較少,如果排企業窗口,反而會比較耗時。

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練習考慮當下的情境脈絡,而不是只考慮問題的本質。就像因為少子化的緣故,大學有缺學生、企業有缺勞工的狀況。若只思考缺人的狀況,我們可能會覺得多引進一些學生,問題就會解決了。但是,這是整個結構性的問題,如果沒有把情境脈絡都考慮進去,任何的做法,都不能真正幫助你解決問題。

第三個方法:訓練自己的執行功能。用白話來說執行功能就是人腦最核心的部分,像是電腦的CPU。所以訓練執行功能,就是要訓練大腦的運作能力。執行功能包含幾個部分,早期的基礎研究把執行功能分成抑制inhibition、更新 updating、移轉 shifting,現在有比較潮的說法,用自我控制來取代抑制、工作記憶來取代更新、心智彈性來取代移轉。現在有不少小遊戲可以分別訓練這些能力的,大家可以找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做訓練就可以了。

我們為什麼想要掌控人生

最後,我想回過頭來帶大家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掌控人生。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希望自己成功,不要失敗。但其實失敗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Taylor Swift剛拿到iHeart Radio的創新獎,她在得獎致詞中鼓勵大家,特別是年輕人,要給自己失敗的核可。雖然她會努力讓自己不要失敗,因為失敗真的有點尷尬,但是她也給她自己失敗的核可,不會告訴自己說失敗是不可以的。她也用自己的例子鼓勵大家,她說她不會因為這件事情比較有可能成功,才去做那件事情;,而是她覺得是對的事情,她就會去做。

所以我很像又要跟大家提積極佛系人的概念了,就是做好我們自己能做的,其他的事情就隨緣吧~ 如果今天風向要讓你滅頂了,那也只能默默接受,滅頂之後,想辦法趕緊爬起來,重新出發。如果今天剛好自己順風,那就往前衝刺一下,看看能把自己帶到什麼境界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