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是刻板印象的奴隸

最近台劇《台北女子圖鑑》熱映,因為有很多大咖演員,讓大家充滿期待。但是,開播以來,有不少的負評,很多人認為劇情的安排、角色的定位,充滿著刻板印象。像是為什麼台南永康來的人就被描繪成很土,台北人就很高尚、有個性。還有像是台南人就是要賣牛肉湯,喝了牛肉湯就可以很幸福之類的。

我自己看了兩集多,這劇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不過我覺得大家或許有點苛薄了。我自己覺得這些刻板印象或是政治不正確,但是有一些可能都是你我心中有的os。像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我從小只要離開台北,即便到了第二大都市高雄,我也會覺得很鄉下。

刻板印象是怎麼來的?

雖然刻板印象這一個詞,在二十世紀初期,才第一次被用來描述我們對人事物固定、僵化的態度。但是,刻板印象的源頭,跟大腦的運作機制是拖不了關係的。我一直告訴大家,大腦是一個很節省能源的器官,或講難聽一點,是一個很懶惰的器官。不管你是怎麼看的,總之大腦就是會想盡辦法輕鬆做事情,刻板印象就算是其中一個做法。

在這邊我想套用麗莎·費德曼·巴瑞特教授在《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當中第四課提到的內容來跟大家做分享。巴瑞特教授提到了我們大腦很喜歡做預測,因為做預測不僅可以節省能量,也可以讓個體提早產生因應的策略,對自己是有幫助的。這樣的預測包含了,大家很熟悉的古典制約,就是如果你常常在餵食狗吃東西前,搭配了一個鈴聲,狗後來只要聽到鈴聲,就會預期自己快要被餵食了,可能就會開始有點興奮等的行為。

人類其實也是如此的,像小嬰兒肚子餓的時候,會大哭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是,在還沒有喝到牛奶之前,他們只要看到大人有所動作,就會預期自己即將會被餵奶,也有可能會提早結束哭泣。成年人也是一樣的,像是聞到某個香味,就會預測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人就在附近,或是聞到咖啡香,即使還沒有喝到咖啡,都覺得精神變好了。

我們就拿聞到咖啡香為例子,聞到香味,不代表你之後就會喝到咖啡。這樣的失落,對一些很需要咖啡因的人,會是很難熬的。可是如果馬上就喝到咖啡,咖啡因對你的影響,似乎會更加即時,讓你馬上可以衝刺。以上描述的就是大腦的預測機制,有時候測試準確的,會對我們有好處;預測失準,則會對我們帶來一些損失。倘若同一個線索,都讓我們做了錯誤的預測,我們就會修正這樣的預測,來營造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刻板印象,說穿了就是一種我們對於人事物的預測,而這個預測可能是依據我們自己過去的經驗,或是我們學習到的社會常識。比方說,你可能以前被有紋身的人欺負,你之後看到有紋身的人,就會有一個刻板印象,覺得他們都是壞人。這只是隨意舉例,一個人到底是不是好人,跟他有沒有紋身,是沒有關係的。甚至有一個研究發現,當心理師有紋身的時候,個案反而覺得他們是比較親切的。

雖然刻板印象不夠精準,但是各位要想想,如果你第一次和一個人碰面,對他完全不了解。那麼,刻板印象或許可以幫你一些忙,會給你一些和這個人互動的建議。比方說,如果你看到這個人使用某款名牌包,刻板印象的運作,可能就會促使你要比較優雅的跟這個人互動,言行舉止要稍微收斂,不要太隨便。這樣的互動方式,可能會讓這個人留下好印象,若你是要像她推銷的,那麼你會許就會賺到一筆生意。

所以就像劇中提到了種種對於台北人、台南人的刻板印象,雖然可能有些不夠精準。但是,各位可以問問自己,你在生活中,難道就沒有展現過這樣的刻板印象嗎?我已經數不清楚,有多少人因為我是心理系的老師,就覺得我會看透他們的心,或是就覺得我會做心理諮商等等的。而這些刻板印象,對我來說也不是都只有壞處的,比方說我知道有些人在我互動的時候,就會比較謹慎一點 (我都暗自覺得好好笑)。

該怎麼跳脫刻板印象的束縛

誠如前面說的,刻板印象其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情,因為在有些時候,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被刻板印象所束縛了,你該怎麼做呢?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知道自己從來都不是客觀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刻板印象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有病識感。如果你一直都不認為自己有刻板印象,那你也就不會想要去面對這件事情啦~

之前有一本書叫《善良的歧視主義者》,就是在談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或是社會上沒有對某些議題的歧視。殊不知,自己也是因為刻板印象,而產生了歧視,傷害人別人的加害者。雖然說要面對自己醜陋的一面讓人覺得難堪,但是若你願意面對這件事情,才有可能做出改變。

第二件事情,你要想辦法創造多元的經驗,讓你對於有特定形象的人,有不同的印象。當這樣的經驗豐富了,你在大腦在預測的時候,就會陷入一個困境,不知道要怎麼做預測,刻板印象也就會消失了。對我來說,有個刻板印象一直揮之不去,就是對於黑人的恐懼。因為我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在紐約住過一年,有一次我要走去街角的雜貨店買東西,在路上遇上了幾個黑人青少年。他們非常的不友善,感覺就是要跟我勒索,或是要搶走我的錢。那個時候,還好我跟一位老太太求救,當她聽到黑人青少年說我欠他們錢的時候,她說沒關係,那欠多少,我給你們。後來我們就進到一個店家,老太太掏了錢給那些青少年,他們就走了。

因為一開始他們還有人對我動手,以至於我後來對於要自己一個人走過那個角落,都心生恐懼。更別說是要跟黑人互動了,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直到在英國唸書的時候,有機會遇上別的黑人,慢慢扭轉了我的印象,可是或許是傷痛有點大,我自己承認我對於黑人還是有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 

第三件事情,就是你要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比方說,你可能知道自己如果直覺反應,很有可能會展現有刻板印象的行為。那麼,就在要行動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我做了這件事情,會不會對於別人造成困繞,會不會有不好的觀感。如果你把這件事情當作習慣,那麼你就比較不容易有刻板印象的行為展現。

只是很多時候,講的人並沒有那麼意思,但是聽的人還是會很不舒服,這也真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就像到底我們要稱呼一個看不到的人盲人,還是視障人士,對他們來說是比較友善的呢?幾年前聽障奧運在台灣舉辦,那時候就因為聽障這個字眼,鬧得有點不愉快。面對這些,若你不是有惡意的,只要好好道歉,應該就可以解決了。

怕的就是,你講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是對別人很尊重,但實際上的作為卻不是如此。那其實也還是一種歧視…  我想到在《非常律師禹英禑》當中有一集,公司雖然表面上沒有說要資遣女性員工,但做法根本就是逼女性員工要自己辭職,就是這種表面沒有歧視,可是卻是真正歧視的作為。

人非聖賢,不要對自己太嚴格

我想應該沒有人希望被別人貼上標籤,說你對有某些特徵的人很不友善,或是就是喜歡找怎麼樣特徵的人交朋友。可是,每個人本來就是會有自己的偏好,你也真的沒有必要委屈自已。

但是,我由衷希望我們可以對人有更多的尊重,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樣貌。你可以不喜歡那個人的某些特徵或是做法,但是你若願意尊重他,那就是很值得尊敬了。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我或許沒辦法包容每個人,但我尊重你的選擇。如果每個人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過生活,或許刻板印象就會變成是一個假議題了。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