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浮誇變成日常

我們活在一個浮誇的世代,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導致我們滅絕的一個原因。浮誇之後會是極簡嗎?

老二看到電視廣告的時候,常會問我問題,像是看到某英文學習教材的廣告,他就會問我:「爸比,這個是真的嗎?真的可以7秒就學會一個單字嗎?」我當然先告訴他,不要隨便相信廣告,因為這都很誇大了。但,我也會跟他說,這也不是不可能,要看你怎麼定義「學會」,有可能你馬上就忘記了啊…  

成年人可能會覺得,孩子真傻,怎麼會想要相信這種廣告。沒有錯,你可能不一定會相信這種廣告,但是你會相信詐騙集團的話術、你會相信一些渣男渣女的甜言蜜語、你會相信網紅、你會相信電視購物。 

對現代人來說,一個東西如果不夠酷炫,我們是看不上眼的。這也不是我們的錯,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對過去的人來說,能夠用電腦做文書處以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現在如果你還只會用電腦做文書處理,那可是不及格的。

不浮誇就比較好嗎?

這幾天,我跟著兒子一起看依據作家林良「小太陽」改編的卡通,感觸特別深刻。這是一個描述台灣在民國五六零年的家庭故事,非常真實還原當時的生活樣貌,像是拉門式的黑白電視,還有大同寶寶,都勾起了好一些的回憶。

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很簡單,電視即使只有一台,而且還是黑白的,大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但是,現在各式各樣的劇、電影任君挑選,有些人是同時間追好幾部劇,還擔心哪天沒有好的劇可以追。 

期盼返璞歸真,有點不切實際,但我們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習慣了這些浮誇的事物。當只有一本書、一部電影的時候,出版的人會很慎重,觀眾也會很珍惜,細細品味這一切。而不像現在,出版的人急著搶市,觀眾有資訊焦慮,所以選擇聽別人說書、書電影,幫你把事物的精華,端到你的眼前。

就好比現在的我們,太習慣加工食品的味道,以致於我們會忘了食物原味的美好。其實只要食材夠好,食物的原味就足以讓你唇齒留香。但是,如果你沒有給自己這樣的機會,那麼你只是吃進去很多的調味、不天然的物質。

最近,因為防疫的關係,我常在家裡煮飯。太太都笑說,現在好像當年窮留學生的生活,因為外食太貴了,所以都在家裡吃。還好,手藝也有回到留學生的水平,不然一家人大概沒辦法接受,每天晚上都吃爸爸煮的晚餐。 在家煮菜,我的調味料就幾種:鹽、糖、醬油、和風露,各位大概很難想像,不過只要有新鮮的食材,再加上一些辛香料,就可以煮出一道又一道美味的佳餚。

煮飯是如此,面對生活中的其他事物,道理也都是一樣的。很多時候,好東西即使重複品味,也都會讓你回味無窮。現在的我,也越來越懂,為什麼一些上了年紀的長輩,可以整天看那一些很舊的電視劇、電影。因為那些來自過去的東西,不浮誇、不譁眾取寵,是真真實實的好東西! 

如果我們拉長時間軸來看這件事情,未來的人類(假設人類沒有滅絕)會怎麼看這個時代的浮誇風格?這到底是不是資本主義的一種毒瘤?一切只為了搶快,而沒有在思考,到底怎麼永續經營?像現在滿街的網美打卡店,似乎都是炒短線,而沒有思考,怎麼成為百年老店。快閃店、快閃活動,也都是在賣弄事物的稀缺,而不是賣弄事物的美好。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思考浮誇這件事情,我們必須說賣弄浮誇的人有點聰明,因為大腦對於新奇、誇張的事物,確實是比較感興趣的。只是,如果只是停留在感興趣的階段,而沒有辦法留下什麼痕跡,那對於大腦的運作及發展就是很不好的。因為,神經元只是一直被動被活化,花掉了不少資源,卻沒有產生新的神經連結,船過水無痕。

當大腦習慣了刺激的事物,要用表象來吸引大腦,就需要強度更強的刺激。久而久之,成了一個很糟糕的循環,你有可能會對很多事物感到無感。

不浮誇行得通嗎?

到底該取怎麼樣的一個平衡點,真的是不容易。就像最近看到一些前輩,用滿版文字的方式,想要傳遞知識,真是捏了一把冷汗。他們的知識很棒,但是呈現的方式,讓這些知識比較難快速擴張,比較難吸眼球。因為,現在的人很懶惰,喜歡看圖片、看梗圖、或是想要有人帶風向,會認真處理訊息的人真的不多。

我自己其實也很掙扎… 到底怎麼做才是比較好的。不過,我很確定的是,不論是外貌精美或樸實,東西的品質一定要有一定的水準,才不會愧對花時間來看的人。除此之外,我也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到浮誇的外在,對於人事物,都要想辦法去品嚐其本質,再下定論,與各位共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