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大家要用筷子吃飯,你會怎麼回答他?你可能會說,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用的,所以大家一直沿用到現在。如果孩子有去歐美國家的經驗,他可能會追問,那為什麼歐美國家的人們不用筷子呢?
人類生活的演變,有很多事情是有共同道理的,所以在不同社會文化都會看到,像是婚姻制度、宗教的存在等等。但是,也有很多事情有不同的運作,餐具的使用就是一個,有的文化是用刀叉,有的是用筷子,也有的是用手。在這些不同當中,有些是因爲大環境的因素,但也有一些可能只是巧合,剛剛好而已!
上週聽了一場有意思的演講,主講者分享了為什麼不同時期的畫作,顏色會不大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跟顏料的取得有關係,像早期藍色、綠色、紫色是比較難獲得的顏料,所以像是希臘、中國等古文明的畫作,早期都比較少藍色、綠色這樣的顏色。當然這也可能是其中一個解釋,也有可能是這兩種顏色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當時的人們並不想要那麼寫實做紀錄,所以避開這些顏色的使用。但是,這也驗證了,很多我們以為的事情,有可能當時只是一個巧合罷了。
人類歷史有多少的巧合?
就拿會吃海鮮為例子,當年人類快要滅絕的時候,有一群人被逼到了海邊,因為沒有人們熟悉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餓死了。但是,有一些人就開始找海裡的東西吃,就因此活了下來,我們也都是那些人的後代,所以現在人們幾乎什麼都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這一切的源頭,能說不是巧合嗎?
還有很多歷史上的探險、戰役,不也都受到了天候的影響,而有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所以,我們看似篤定的人歷史,其實是充斥著非常多的巧合。若把範圍限縮到你自己身上,巧合其實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就拿個大家都會有的經驗當作例子,當你去一間新的餐廳的時候,你第一次點的餐點,是否成為你日後去這間餐廳都會點的餐點呢?而那第一次之所以會點某道餐點,極有可能是個巧合,可能是你當天剛好很想吃什麼,或是那天這個猜點剛好在特價,等等的。
該接受巧合造就的宿命嗎?
我自己是傾向接受巧合的,因為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雖然看起來都很巧,但也可能都有莫名的關聯性存在,只是我們當時沒有發現罷了。在你沒有很明確的信念時,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挑戰一切的巧合,因為事情會怎麼發展,真的不是當下我們就能夠預期的。
但是,若你很確定自己就是該做某一件事情,那麼就勇敢的挑戰巧合的安排吧!只是,你冒著一個風險,因為一些看似巧合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巧合,而是一個事物運作的準則。若你執意要挑戰事務運作的準則,那麼你失敗的機率就會非常高。
不過,命運很捉弄人,很多時候我們若沒有全盤去檢視,根本沒辦法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巧合,哪些又是真理。更何況在這大數據的年代,我們接收到的資訊,很多都是被演算過的,也就是說你以為的巧合,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刻意的安排。在這樣的情況下,若你毫不猶豫的接受巧合,那就不一定是對自己比較好的選擇。
所以,在選擇接受巧合之前,我們該搞清楚,這是不是真的巧合:
- 有時候,我們會把真理誤以為是巧合
- 有時候,我們會把巧合誤以為是真理
- 有時候,我們會故意去找尋巧合
若真的是巧合,我蠻鼓勵大家可以順著巧合的安排,冒一場險。因為,走在不確定的道路上,會有更多新、舊刺激的交會,會帶來更多無限的可能。十幾年前,我和當時是女朋友的太太去法國南部旅行,結果在錯的地方下車,一路上一直被問馬蒂斯什麼在哪裡,搞得我們一頭霧水,直到我們看到一個看起來像馬蒂斯教堂的告示牌,才驚覺,原來大家都是要去那裡!不過,也因為我們選擇了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才得以看到這美麗的教堂。

回想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在錯誤的地方下車,絕對是個巧合,至於後來發生的事情,就不太能算是巧合,因為對其他遊客來說,他們是有目的性地要出現在那邊。
所以,你可以發現,所謂的巧合,不是說我們可以什麼都不用做,成天坐等巧合的發生。以我剛剛提到的例子,若我們沒有搭車去觀光,那麼根本不會有巧合的發生。所以,你可以保持一顆開放的心,但是這顆心是要持續有一些作為,最好是多方探索的,才有可能遇上一些所謂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