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新書「秘密計畫」(The Secret Project),談的是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的故事。作者希望可以透過這個繪本,讓孩子去思考要怎麼珍惜、善待這個世界。這本繪本本身刻意營造對比差,想要暗示原子彈的誕生,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但卻又看不到其價值。從現在的觀點,我們當然會認為原子彈真是太不好的一個東西了,對生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要讓孩子知道這不是個好東西。

我們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嗎?
想到原子彈,我們大概會毫不猶豫認為這是不好的東西,但是它真的一點價值都沒有嗎?如果沒有這樣致命性的武器,日本的霸權會快速消失嗎?當然原子彈的使用造成很多傷亡,但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傷亡是否會變少?
很多的科學發現,都伴隨著好與不好的應用,就像基因轉殖技術、複製技術一樣。我們不能因為有一些不好的應用,就認為這個發明是不好的。況且,一個發現好或不好,很多時候不是當下可以判斷的。就拿核能發電為例子,一開始這是一個大家認為很棒的發電方式,現在則比較有爭議。
或許成年人吸收的知識比孩子多一點,但並不是所有成年人的思考都夠全面性,能夠通盤去思考事情的利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走方便、簡單的法則,反正專家說的就算,而不會去仔細評估。如果面對有爭議的事情,你的態度是那樣的話,你覺得直接讓孩子相信你的論述,真的是好的嗎?
即使你有通盤的考慮,你也不應該直接把結論告訴孩子,你應該要帶孩子去思考這件事情的利與弊,然後讓孩子有自己的態度。我曾經帶孩子讀過一個談核能發電的繪本「好東西」,這個繪本當然意圖讓孩子認為核能是不好的,不過它至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最終也是爸爸媽媽要引導孩子去選擇。

面對各自有理的困境,該怎麼辦?
我們所處的世界,似乎越來越兩極化,面對同一件事情,常常都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述。堅信自己說法是正確的人,往往會沒有辦法認同其他人的想法,覺得他們真是太荒謬了。針對這樣的困境,我覺得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盲目順從別人的論述,那麼你的想法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只是你沒有立場強迫別人去接受與相信你的論述。
面對孩子,我們更應該有包容的態度,不能因為自己是成年人,就覺得自己比較權威,要求孩子一定要聽自己的。我們也要鼓勵孩子多去了解不同的論述,思考這些論述各自有哪些支持以及反對的證據,最後再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我記得老二有一陣子很節能省碳,因為學校老師說如果不節約能源,北極熊就會沒有家。有一回晚上我要開冷氣的時候,他就跑來阻止我,讓我有點尷尬。我只好跟他說,我們可以在別的地方節省能源,這樣北極熊也不會沒有家,他才願意讓我打開冷氣。回想這段回憶,覺得自己實在是取巧了,為了自己的好處,誘騙了孩子,唉呀…
環保的議題,還是比較單純的,因為有比較明確的對與錯的答案。但是,有很多議題是沒有明確對與錯的,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如果孩子在了解各方論述之後,和你做了不同的選擇,你又會怎麼看待呢?
先別說我們和孩子了,現在的我們和父母肯定存在一些意見上的歧異,你是選擇相互尊重、冷戰還是激戰呢?如果你面對父母的態度是激戰,那麼也請準備好面對孩子對你的激戰,因為孩子這方面會和你的行為模式相當接近的。
但是,激戰對親子關係是非常不好的,畢竟多數時候,這些歧異點並不是直接衝擊親子關係,那就沒有必要把家庭外面的事情帶進來影響家人的關係。若不能彼此尊重,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冷處理,大家有默契不要討論這樣的議題,想談就在家外面談論。
若你願意多做一點,頂多就是理性平靜地告訴孩子,你是基於哪些理由,有了自己現在的想法。你可以理解他的想法和你不同,你也願意瞭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但請他也用理性的方式來與你溝通。但,你該做的就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