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育兒

幫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爸爸媽媽通常很難受,但你也不能幫孩子痛苦啊!我們雖然不能幫孩子承受這些痛苦,但是我們可以幫他們避免產生這樣痛苦的感受,以及引導他們該怎麼面對。

幾天前接老二的時候,發生了以下的對話:

  • 我:「今天在學校都還好嗎?」
  • 老二用有點淡定的語氣說:「今天我有哭。」
  • 我:「為什麼在學校會哭哭?」
  • 老二:「因為沒有人陪我玩。」
  • 我:「是喔。那你的朋友沒有來嗎?」
  • 老二:「有啊!但我們就在不同的角落。」

在我們要離開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跑出來也是要跟我說這件事情,她擔心老二會不高興,還用台語跟我說。當天睡覺前,我又跟老二談了這件事情,他又傷心的哭了起來。

隔天早上又和老師交換了一下意見,比較清楚當天的狀況,而且據說老二哭了蠻久的,也沒有想要接受老師的引導。依據我對孩子的了解,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不想要接受老師的引導,也很謝謝老師沒有強迫他一定要接受老師的協助。

第二天下課,他在我還沒有開口問的時候,就跟我說他今天沒有哭。我鬆了一口氣,也口頭上肯定他今天的表現。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贏家

身為父母,我們肯定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好的表現,不僅是在學業上,生活上、人際上都是如此。或許因為這樣求好心切的心態,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無形的壓力,對於自己的一些不順利,會感到特別的難受。

有時候父母不一定會給孩子這樣的印象,但孩子天性就是好強,希望自己可以是最好的,所以當現狀不如預期的時候,會感到很難受。我們家老二就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孩子,雖然不至於到完美主義,但是他會不希望自己不好的一面被別人知道。例如,我們就不太能在他面前講他的一些行為表現,即使是他表現好的事情,他也不一定會希望別人知道。

不論你家孩子是怎麼樣的性格,你都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幫孩子打些預防針:

  • 善用身教:你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有時候也會失敗,即使自己很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但是,只要自己夠努力了,那麼就要肯定自己的表現,結果如何往往不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也就不需要那麼難過
  • 用故事引導:有好一些不錯的繪本,都可以拿來跟孩子分享,只是坦白說,多數的繪本還是有快樂結局的,就是孩子最後還是會成功的,不一定會是最好的選擇。我要特別推薦米飛的創作者的「樂堤」,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坐在輪椅的孩子,本來想要跟別人玩球,但是被排擠,因為其他小朋友覺得如果有他在自己的隊伍,自己的隊伍就會輸。但是,他們發現如果用樂堤可以的方式來玩,其實樂堤的表現是很好的。另外,有一本德國的繪本,從輸家和贏家的角度來談同一件事情,也很值得跟孩子分享,你就可以讓他知道,其實贏的人和輸的人,都會有各字的獲得以及失去,不要得失心那麼重。

協助孩子找到自己 

我一直認為爸爸媽媽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格是怎麼樣的,喜歡甚麼樣的事物,擅長做哪些事情,又不擅長做哪些事情。要能夠做到這些事情,我們一定要練習放手,不要用自己的期待來養孩子。

但是這不表示我們就該很佛系,任孩子自由的發展與闖蕩。我們必須有點心機的讓孩子體驗不同的事物,或是給予孩子不同的挑戰,讓他們有機會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探索自己其他的可能性。

像是老大雖然不喜歡寫作文,但是喜歡創作,前幾天讓他試用Scratch Junior,馬上就愛不釋手,把這個應該是拿來寫程式的工具,變成創作故事的工具。我是正面看待,想說他可以在其中找到樂趣就可以了,倒不一定要拿來寫程式。當然,我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學習機會,會引導他去思考,那可以透過程式,怎麼樣把故事做優化。

我們所處的環境,缺乏的絕對不是學習的資源,因為資源真的非常豐富,而且免費的資源也很多。如果你不知道哪些素材是好的,可以參考一些專家的分享,避免自己踩到一些地雷,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總之,記得不要設定太多一定要達成的目標,你唯一該設定的目標就是,孩子可以透過這些活動,會有一些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那就相當足夠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