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朋友圈有一則貼文;周杰倫中老年粉vs蔡徐坤鐵軍:激戰16小時終於登頂!我一直沒點開來看,有幾好個原因:
- 首先我不能算是周杰倫粉,但是把周杰倫粉歸類為中老年粉也太傷人,一整個不想承認自己也會被定義成所謂的中老年粉。
- 我根本不知道誰是蔡徐坤,大概因為是所謂的中老年人,所以不懂年輕世代的網紅,所以我根本不關切到底誰登頂了…
但是因為這件事情很像真的太夯了,我還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點進去瞭解了一下。原來事情的起因是有個年輕人質疑周杰倫又沒有什麼流量,憑什麼演唱會的票還要用搶的。這樣的論述引起了周杰倫粉絲護主的心情,於是就努力幫周杰倫衝流量,終於達陣。

這件事情好幾件事情是可以思考的,今天想特別談談資料、流量以及實質影響力的事情。
沒有流量就沒影響力嗎?
這是多數人的見解,我也不能否認,畢竟如果你在網路上的發言只有一小部分的人知道,會發揮的影響力就很小。即使你的內容再怎麼優質,沒有人看到,也就不會被別人重視。
不過因為網路是凡走過就留下痕跡,而且只要別人可以找到你,就有機會被你所影響。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只有大眾喜歡的東西,才會因為網路而受惠;小眾市場受到網路的幫助是更大的,因為你網路把你的社交圈大大擴展開了,假設每一千萬人只有一個人會跟你有同樣的喜好,當社交圈從一千萬增加到十億的時候,你就有機會遇上另外99個跟你有同樣喜好的人。
雖然你的貼文,可能只影響了99個人,但是這99個人就是所有對這件事情感興趣的人了,那你就等於主宰了人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了。現在這個年代對於所謂的特定市場是友善的,只要你的東西夠優質,那麼就算流量少,也不需要擔心,因為這些流量變現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就算不提變現,他帶來的影響也是很深遠的。
就拿學術研究的影響力來說好了,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多數的學術論文實質流覽的次數,如果引用次數 (類似轉發的概念) 超過100,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但是,這並不表示這些論文就沒有影響力!
有流量就有影響力嗎?
如果流量是真的流量,那麼或許就代表一些影響力,但是這其實也說不準。就像很多歌手,歌紅人不紅,那到底算不算是有影響力呢?像是我最近聽串流音樂,被推薦了岑寧兒的追光者這首歌,我覺得歌有點似曾相識,原來是聽了別人翻唱的版本,根本不知道她才是原唱。
更別說有的時候流量是造假的,看起來很風光,可是實際上都是假粉,一點實質的影響力都沒有。
不過,這裡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什麼是影響力?是你變現了?還是你改變了某些人的想法?還是其他的事情呢?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變現的困境,覺得自己若沒有辦法把流量變現,那麼就是沒有發揮影響力。這件事情確實不好說,因為每個人畢竟都要生存,除非你你有別的收入,否則誰不希望自己的流量能夠變現呢?
但是,如果你太看重變現這件事情,那麼你自己會陷入另一個困境,你可能會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人,總是在蹭熱點,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幹嘛。線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腦殘粉固然有,但不少人看到很多的業配、套路,也是會反彈的。
我的切身感受
我曾經經營一個萬人的粉絲群,雖然流量不驚人,但是相當穩定的。但是,我後來把這個粉絲群停掉了,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付出和回報之間不成比例,而且對多數的人來說,我們提供的素材,不一定是最容易打動他們的。要結束固然可惜,但也讓我可以反思,究竟我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在時間及資源都有限制的狀況,到底哪些事情是值得投入的,哪些又是順位比較後面的。
現在,我遊走好幾個平臺,坦白說對於流量這件事情也有新的想法。像是要怎麼讓機器推薦自己的文章,或是讓讀者在流覽圖片或是文章的那3秒鐘,決定要把東西看完。除了內容優質之外,搞清楚不同平臺的遊戲規則,對於流量的增長也是有幫助的。
至少對現在的我來說,我還感受到自己在網路的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力,不過真實生活中倒是從學生的回饋中,讓我看到自己的位置。這種沒資料又沒流量的影響力,還真是很不值錢,但我要告訴大家,這是最好的興奮劑!或許自己就不是一個典型的網路人,而更適合當一位有點新潮的導師,歡迎各位學生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