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的獅子王電影上映了,雖然沒有真人,動物也都是假的… 觀眾的評價有一點兩極,有些人覺得重現經典,還是很喜歡,但有些人,特別是影評人倒是負評居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角色的表情太平面了。無獨有偶的,有另外一部電影因為這件事情吃了悶虧:「貓音樂劇電影版」,預告片才剛釋出,同樣因為貓的樣子讓人不舒服,罕見的在視頻網站上倒贊的人還比給贊的多很多。
當然也不是所有模擬的東西,都有不好的評價,像是玩具總動員4,在角色的畫風上就獲得親睞。還有影迷整理了四集電影的畫風轉變,發現技術真的是越來越成熟,玩具們不僅逼真,還有著歲月的痕跡,讓人非常驚喜。
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觀感呢?
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虹的恐怖谷假說,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根據這個假說,人們對於機器人的偏好,會隨著機器人和人的相似性越高而有所提升,但是到了一個程度,就會突然變成非常厭惡,直到跟人極度相似,才又會再度展現好的偏好。

這個假說看起來很誘人,但是基本上就是個假說,沒有太多支持的證據,所以也不一定能夠解釋這個現象。但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觀點來看這件事情:
人們不喜歡與既定印象不符合的東西
除了剛出生的嬰兒之外,人們對於一些事情都有既定的印象,如果這個東西不符合既定的印象,我們通常一開始的態度會是偏負面的。就像我們對於獅子王的角色,可能已經有既定的想法了,雖然新的電影中,把角色做的非常相似,但表情是無法那麼誇張的,也讓一些人覺得新電影中的角色比較呆板,沒有動畫片中那麼吸引人。
這個原因也是為什麼,很多新的事物,還是會延續舊事物的樣貌,就是希望降低這樣的排斥感受。在1970年代,電話要從轉盤變成按鈕的時候,就面臨很多挑戰,當時的研究也發現消費者還是偏好舊的模式。但是,因為按鈕的電話實在效率高太多了,必須要轉變,所以業者就想盡辦法要讓大家接受新的變化。
觀眾對於貓音樂劇的反彈,也跟這件事情有關係,因為我們已經習慣由人扮演的動物該有特定的樣貌,但這次的貓太擬真,很像真的貓,因此也引起了反彈。
人們害怕不熟悉的東西
人們對於陌生東西的態度,其實不僅是不喜歡,應該說是害怕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個不熟悉的東西,到底會對於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我們大腦有一個區域叫杏仁核 (amygdala) ,過去雖然被一些學者認定是情緒處理中樞,但現在更多人認定這個區域其實是專門處理新奇事物的。那麼只是剛好新奇事物比較容易伴隨情緒反應,特別是恐懼的情緒反應,導致我們有這樣的聯想。
就像如果孩子從小就接觸了機器人、智慧音箱,他們對於這類的東西就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反應。但是若是一位老人家,從來沒和這樣的東西互動,機器人突然發出聲音,肯定是會嚇到他們的。
人類不理性的優越感
當一個角色讓人覺得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會對這個角色有負面的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維繫自己的優越感。看起來太像真正動物的角色,比起動畫片的角色,就讓人備受威脅,所以人們會比較不喜歡。相對的,因為貓音樂劇中的角色,太像貓了,讓人們會覺得為什麼我們要自貶,因此會有不好的評價。
這其實也反映在機器人的設計上,很多時候我們會故意創造看起來笨重的機器人,倒不是因為我們技術上做不到,而是太像人的機器人會讓人不舒服,沒有優越感。所以,業者為了避免這類的負面感受,就要讓人覺得自己比機器人優秀,來提升大家的接受程度。
該如何打造人人喜歡的虛擬角色?
在虛擬現實即將入侵我們生活的未來,我們真的該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該怎麼打造這些虛擬角色。剛剛我們都在討論電影中的角色,這個和要打造在生活中會出現的角色,又會有一些不同。在生活中的虛擬角色,必須考慮到這個角色的任務,而會有不同的安排。
一般服務型的角色
最好越不像人越好,性能要好,但是要降低侵略性,避免人會產生敵意。所以,機器人最好是移動緩慢,並且手腳不靈活的,然後可以萌一點,討人喜歡。
要做情感依附的角色
若這個虛擬角色是要讓人寄託情感的,那麼就必須越像人越好,這樣才比較容易讓人產生情感方面的寄託。只是這樣的做法有一個風險,就是當人無法區分虛擬與現實時,會相當麻煩。
娛樂型的角色
這類的虛擬角色就可以很天馬行空了,最好是越新奇的越好,完全跳脫人們的想像。不過因為有些人也會對這類角色產生情感依附,所以也可以考慮把這些角色做的跟人很像,像是日本的初音就是這樣的定位。
另外,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用戶,這類的角色也需要有不同的樣貌,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孩子來說,這個角色可以是很誇大的英雄,也可以是具備照護者形象的,都能夠擄獲孩子。對老年人來說,這個角色最好是讓他們能夠有備受尊崇的感受,要讓他們有某種的優越感,所以不適合用英雄或過於完美形象的角色。
突破第一印象的障礙
剛剛講了那麼多,其實影響的都是在前期我們與這些虛擬角色互動的時候會發生的,一旦可以熬過那段時間,真正關鍵的就不是外貌本身了,而是這些虛擬角色的內在。所以,若你要創造一個角色或是一個機器人,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要讓人可以和這些角色產生聯繫,這樣才會讓這些角色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
很多卡通影片,像是粉紅豬小妹,不就很努力的用生活中的情境,來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嗎?如果粉紅豬小妹的角色是設定在大自然,而且動物間是不會講人話的,那麼就會太像紀錄片,肯定是不能打動孩子的。
在迎向虛擬世界的此時,你也可以開始想想,自己想在虛擬世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若你腦筋動得比較快,你也可以用這件事情來創業,幫助人們打造適合自己或企業的虛擬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