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育兒

怎麼跟孩子解釋長輩失智了?

最近即將有一部電影「阿嬤,不要忘記我」要上映,從孩子的觀點來看長輩罹患失智症的影響。失智症的科普教育,真的是要從小紮根!

要怎麼跟孩子說明長輩老了,都不容易講清楚說明白了,更何況是要跟孩子解釋「長輩失智了」這件事情。很多成年人對於失智症一知半解,人們很容易把失智症貼上負面的標籤,再加上以訛傳訛,說甚麼失智症的長輩會傷害孩子等等的訊息,不少人出於保護孩子的心態,就會想辦法把孩子與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做隔離。

失智症是甚麼?

簡單來說,失智症就是一個大腦不正常退化的疾病,但因為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成因也很多元,所以現階段我們對於失智症的掌握程度不佳,目前也沒有能夠治療失智症的藥物,頂多就是延緩病症的發展。失智症患者的徵狀不大一樣,而且狀況時好時壞,有時候可能看起來沒甚麼狀況,但是下一秒就大發雷霆。

因為失智症的多元性,一些徵狀又跟老化造成的退化很相似,所以很容易被忽略,往往到了比較嚴重的階段,才會去就醫,相當的可惜。如果你家長輩有以下的狀況,你就該多關注:

  • 忘記一些不太可能忘記的事情,像是自己的住址,或是在住家附近迷路
  • 做出一些脫序的行為,或是性格有很大的轉變

若你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

該怎麼跟孩子介紹失智症

用故事的方式會是很棒的做法,愛長照曾經整理過一個清單,大家可以參考。其實這幾年也有一些新的作品,像阿茲海默先生,就用風趣的作法讓孩子知道,所謂的失智症就像有個人住進長輩的大腦,跟長輩分享他清醒的時間。當失智症佔據長輩大腦的時候,他的行為表現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失智症在一開始的時候,不是總會佔據長輩的時間。

最近也有一部電影「阿嬤,不要忘記我」是從孩子的觀點來看長輩罹患失智症的。電影中的小男孩和阿嬤的感情非常好,祖孫之間的情誼就像超級好朋友依樣,阿嬤也非常疼孫子。

但是,孫子開始覺得阿嬤怪怪的,除了會忘記事情之外,也會有一些奇怪的舉動,把孫子嚇壞了。在不了解失智症對人的影響前,孫子很震驚,覺得阿嬤怎麼變一個人了,是不是不愛自己了。直到有一天阿嬤走丟了,他才驚覺自己很久沒有陪伴阿嬤了,或許是因為那樣阿嬤才會走丟的。

電影中孫子的反應相當的真實,多數的孩子應該都會有同樣的感受,好一點的可能最終能夠同理阿嬤的狀態,但也有可能就因為誤解而破壞了祖孫間的情誼。

如果你家中有長輩失智了,但是你們還沒有跟孩子好好討論這件事情,這部電影會是很好的素材。你可以讓孩子知道失智症會對人造成哪些影響,以及哪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做,讓孩子透過理解來降低排斥的感受。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要美化失智症對人的影響,而是要讓孩子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失智症。只要用了對的方式,孩子在很多時候,還是可以跟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好好相處的!

因為任教的關係,我會在課堂中播放「被遺忘的時光」這部紀錄片給大學生看,這部電影記錄了幾位在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的生活,導演剪輯的很風趣,讓學生笑中帶淚,每次播放都有學生會表示,自己總算了解失智症,以及知道要怎麼跟家中失智的長輩相處。

在特映會中,台灣失智症協會的秘書長湯麗玉女士特別提到了失智症應該列入課綱的重要性,他們多次嘗試,但教育部始終沒有採納。這著實非常的可惜,只能靠民間的力量了。

在日本、美國、英國都有幼兒園與失智症長輩融合的活動,美國Alzheimer’s Activity Center (現在已經更名為Hearts and Minds Activity Center)的創辦人Dr. Gary也曾經到台灣分享他們的經驗 。這樣的代間互動,對於雙方都是好處多多的,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必要汙名化失智症,而是應該妥善規劃,讓失智症患者持續跟社會保持連結,來延緩他們的病症。

你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

  • 用繪本故事跟孩子介紹失智症是甚麼
  • 若有和失智症患者接觸的機會,可以帶孩子去參與
  • 7/5起帶孩子去電影院看「阿嬤,不要忘記我」(因為不是中文發音的,可能要小一、小二以上的孩子才能去看)

1則迴響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