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優雅 成為更好的自己

沒有美感還是沒有自我?

沒有美感跟自我有甚麼關係?這其中的關係,可能遠比我們想的還要緊密!

雖然華人藝術家屢屢在國際上獲得肯定,但是華人社會文化卻鮮少和美感產生連結,或更直接地說,我們的社會文化根本就缺乏美感。在不少旅遊景點,你會發現紀念品都設計得很醜,你一點都沒有購買的慾望。相形之下,日本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就美多了,而且還有很多巧妙的設計,讓你忍不住想要掏出錢包。

為什麼我們不重視美?

如果比較古代所保留的文物,我們並不會那麼強烈的覺得華人是沒有美感的,在很多方面我們的藝術作品是超越其他文化的。可是,藝術或美這樣的事情,似乎沒有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一個可能的解釋,美並沒有受到重視,像儒家文化強調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只有樂勉強和美搭得上關係。再加上我們的科舉選才制度,並沒有把文字以外的美當作考察的標準,美的重要性很容易就被忽略了。

另一個可能的解釋,美通常涉及了自我的表達,而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鼓勵大家做自我的表達。就像我們有很多的家族企業,表面上看起來風光,但實際上把家中的階級關係複製到了工作場域,底層的員工哪敢隨便提出建言,因為會笨認為沒有倫理觀念。

還有一個可能的解釋,美的價值不是馬上能夠被計算的,所以很容易會被認為不是重要的事物。知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也確實把對美的需求放在比較高的層次,必須要等到其他方面的需求被滿足了,人們才會去追逐高層次的需求。

假設人都是一樣的,那為什麼相比之下,我們對於美的崇尚遠不及西方社會呢?是因為我們人口較密集,競爭比較激烈,所以排擠了對美的需求嗎?

從藝術治療找解答

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以及實務證據告訴我們,藝術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解藥。就拿失智症患者為例子,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們已經不太像一個人了,思緒很混亂,常搞不清楚狀況。但是,很多失智症患者在進行藝術活動的時候,整個人的眼睛是發亮的,讓你感覺他又回來了。

有些人說因為藝術喚醒了他們很底層的自我,所以即便一部分的自我,因為大腦的萎縮已經消逝,但那些底層的自我,還是完好無缺的。只要能夠呼喚這底層的自我,就能讓他們的狀態好轉,甚至外表上看不出來和沒有失智症的人是有所不同的。

其實不只是針對失智症患者,在有亞斯伯格症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徵狀的孩子身上,藝術也常常成為人們能夠與他們對話的窗口。電影上流社會中,也安插類似的橋段,當中有思覺失調症的兒子,透過畫作來表達自我,而且是有跡可循的(雖然電影中的片段看起來是假的,但一些藝術治療從業者,確實能夠從畫作去剖析個案的心理狀態,而且有一定的準確度)。

所以或許我們沒有美感的問題,在於我們根本不認識自己,沒有「我」的存在感。講難聽一點,你以為的「我」,只不過是生產線上的一顆旗子,被替換掉,也不會對生產線造成影響,一點也不獨特。因為你並沒有找到真正的「我」,妳都是活在別人期待的「我」當中!

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問題還蠻嚴重的,因為沒有自我的一個人,跟行屍走肉有甚麼不同?我們之所以不那樣認為,是因為我們互為主題的現實,讓我們看到一些包裝後的個體,殊不知背後其實都是沒血沒肉的軀體。缺乏自我的嚴重性,遠比缺乏美感還要嚴重,也更需要我們去好好思考~ 

找到自我,美感就回來了嗎?

假設沒有美感,是因為沒有自我,那把自我找回來,美感就回來了嗎?很有可能!你或許會擔心,自己沒甚麼藝術天分,做甚麼都做不好。這其實是多慮的,因為真正的美就是可以真誠的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只要你是真心誠意的去表達,那都會是美的。

所以,別急著學怎麼畫很美的畫作,或是演奏動聽的歌曲。你最該做的事情,是練習找到自我,並且學習用甚麼方式來呈現這個我。當你找到舒服的作法時,或許美感就隨之而來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