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覺得打混摸魚是一個壞習慣,但會不會其實打混摸魚是一種病呢?我們先來想想,我們會怎麼面對一個「病」:
- 我們對於這個病會有一個清楚的定義,像是流行性感冒的定義,就是會發燒、四肢無力,而且會篩檢出某種病毒
- 為了避免得到這個病,我們會想辦法打疫苗,或是做一些預防的措施
- 一旦得到這個病,我們會想辦法找方法來緩解病情
從這樣的標準來思考,要說打混摸魚是一種病也不為過。你想想看:
- 我們對這件事情有清楚的定義,就是當一個人做事情沒有效率,容易被分心。
-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做事情的時候要專心,不要一心二用,就是在做預防措施。有些爸爸媽媽安排小孩上安親班或是盯很緊的學校,不就是在幫忙打預防針嗎?
- 如果有打混摸魚的狀況,在家裡可能會被爸爸媽媽扣零用錢,或是被體罰,在企業可能是被扣薪水或是革職
你或許會說,打混摸魚又不像感冒一樣,是因為病毒或是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或許打混摸魚不是透過細菌、病毒所引起的,但絕對是有生理基礎的。在2015年就有一個研究發現了當人在專心的時候,大腦不同區域的共同活動狀況,會和不專心的時候是不同的,顯示打混摸魚在腦中也有跡可循(下圖左邊是專心的時候、右圖是不專心的時候大腦不同區域共同活動的狀況,可以發現是很不一樣的)

更別說像是憂鬱症等的心理精神疾病,多數也都不是因為外來的病菌所造成的,是自己內部的大腦結構或是神經傳導物質運作異常所導致的。
如果我們可以認定打混摸魚是一種病,那麼提升的病識感,這個狀況就會改善嗎?蠻有可能的,只要我們有好的特效藥以及疫苗,來就可以避免這個病對我們造成影響。
打混摸魚是天性怎麼辦?
如果打混摸魚是天性而不是病,那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首先,我們先來想想,打混摸魚是天性的可能性。如果從節省能源的角度出發,打混摸魚確實是有可能的,因為比較不耗費能量。可是,如果整天打混摸魚,沒有獲得生存所需要的事物,那也是不行的,演化就會淘汰這些個體了。
但怕的就是,這樣的個體並不會因為自己打混摸魚,就得不到生存所需要的事物。你想想自己周遭,是不是就有這樣的同事,常常不幹事,但都有人幫忙拯救,或是雖然很會摸魚,但也很會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讓主管沒有辦法察覺他其實都在混。
不過,就算打混摸魚是天性,那也沒關係,只要透過行為改造,也是可以改善的。就像人喜歡吃甜食或是對有生育優勢的個體有吸引力也是天性,但不代表我們就不能抗拒甜食,或是看到帥哥美女就肆無忌憚得撲上去。
怕的就是,你不願意接受自己打混摸魚的天性,對自己的能力過度有自信,答應了別人很多自己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起初很風光,但最後落得下場淒慘。天生的疾病有些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有嘗試,都會比起完成沒有嘗試來得好。
那認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人的天性是打混摸魚的,那為什麼有人會是認真的呢?是因為認真可以讓我們更有生存的競爭力嗎?還是認真也是一個陰謀,一個由打混摸魚的人所設定的陰謀呢?也就是說,他們知道如果所有人或多數人都打混摸魚,大家就很難存活,所以他們用一些伎倆,企圖讓一些人願意去認真做事情。
還是其實認真其實才是一種病,必須要染病才會認真呢?但這個病有點特別,患病的人會希望別人也得病,就像殭屍症一樣,所以會有很多認真的人,希望有更多人會變成同類。更詭異的是,得了這種病的人,似乎也沒有想痊癒;沒得病的人,也不想預防自己染病。
你或許會覺得上述的假設太奇特了,但認真難道真的不是病嗎?有些完美主義的人,會投注大量的心力來做事情,廢寢忘食只為了可以從99分到100分。這樣不計成本的拼命,真的不能算是一種病嗎?
是病或是天性?想清楚就知道對策了
不論你是怎麼看待打混摸魚或是認真的個體,你只要想清楚了究竟你認定那些行為模式的成因是病還是天性,你就會比較清楚知道該怎麼面對了。
- 假設你認為認真、打混摸魚都是天性: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行為,就用後天的方式來強化
- 假設你認為認真是天性、打混摸魚是病:如果你認為認真是比較好的,那麼就要想辦法預防這個疾病上身,讓天性得以展現。如果你覺得打混摸魚是比較好的,就要想辦法得病,然後不要就醫治療
- 假設你認為認真是病、打混摸魚是天性:如果你認為認真是好的,那麼就想辦法得病,然後不要就醫治療。如果你覺得打混摸魚是比較好的,那麼就要想辦法預防認真這個疾病上身,讓天性得以展現。
- 假設你認為認真、打混摸魚都是病: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行為,趕緊讓自己得病,然後不要就醫
說穿了,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別人或是自己行為的不滿,背後的原因都跟怎麼看待認真與打混摸魚的態度是脫不了關係的。今天就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