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如果你知道你敬重的人,做了一個你不能接受的行為,你會怎麼做?你會調整對這個人的敬重?還是會說服自己,人本來就不完美,只要他有別的優點,那麼就足夠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決定會取決於自己對於這個人的喜好,如果他是我們喜歡的人,那麼我們對於他們所犯的過錯,會有比較大的包容。
完美的假象
如果我們對於完美的定義是沒有任何缺點的,那根本就是做了一個極度不切實際的定義,因為這樣的狀態並不存在。孩子或許有可能相信完美是存在的,但應該沒有成年人還會認為完美是存在的,因為真實的社會給過你太多殘酷的經驗了。
可是即便我們知道完美不存在,為什麼很多時候,還是會奢望一個人或一件事情會是完美的呢?就像有些人在擇偶的時候,希望對方又有主見,但又希望這個人很貼心,這兩個概念雖然不是直接衝突,但也很難是並存的。
會有所謂完美的期待,是不是只是一種偷懶的作法?因為自己也搞不清楚想要什麼,所以就乾脆說自己想要一個完美無缺的,即便自己在意的點,並不是全方位的。或是這是一種保護措施,因為知道完美基本上不存在,所以與其真對一些指標設定自己的期待值,然後當指標不符合預期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失落感,還不如乾脆設定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且提前說服自己,這本來就不可能達成,所以不用有太強的失落感。
你該接受不完美嗎?
知道人事物可能不完美,和自己能否接受人事物的不完美,是兩個不同層級的概念。前者比起盲目相信人事物都是完美的稍為高層級一些,能夠接受不完美又是更高的一個層級了。
只是,我們要無條件的接受所有不完美,還是要有自己的底線呢?有些比較善良的人,會認為我們應該要無條件接受所有的不完美,因為這些不完美的背後都有一些原因。我不能否認事情確實是如此,但是這樣的處世態度,需要有很超然的修養,而且對於大環境來說,也不一定會是最好的。舉例來說好了,有些人可能就會因為自己犯的錯被原諒了,覺得這麼做沒甚麼大不了的,就會更變本加厲,一些家暴的加害人,基本上都有這樣的心態。
我自己的看法是,只要你沒有做出一些我認為錯的事情,那麼我可以接受你在一些部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你做了我不能認同的事情,那很抱歉,我是沒有辦法接受的。在一些人的眼中,我的作法似乎有點偏激,愛恨太過於分明,可是我實在不想要對人假惺惺的,我寧願讓你知道我不喜歡你,我也不願意跟你表面上是朋友,但私底下對你其實頗有微詞。
雖然隨著年紀的增加以及經驗的累積,自己會發現,如果標準不寬鬆一點,會很容易沒有朋友,會願意認可新的朋友。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的糾結,我到底要擺出一個甚麼樣的姿態?我必須說自己是採取一個有點鴕鳥的姿態,只要你跟我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那麼我會選擇先忽略你的不完美,我可以保持一個敬而遠之的態度。
如果很不幸的,你跟我有利害關係,而我又不認同你的不完美時,坦白說我是會直接攤牌的。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作法很笨,我同意這不是聰明的作法,而且對自己也會造成一些傷害。但是,如果要和別人假裝是朋友,那對我自身的傷害更大,所以兩害取其輕,我多數的時候還是會做這樣的選擇。
畢竟,我們的任何行為都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你只能自己決定要讓哪些人滿意。
所以要選擇不完美的真,還是完美的假?
若這是一個二擇一的選項,我會選擇不完美的真,因為我不喜歡假的東西。但是,如果這個不完美已經超越我的底線,那很抱歉,我以是沒辦法接受的。在這個假以亂真的年代,真的要時時提自己要非常小心,特別是在遇上很看似完美的事物時,更要保持理智,因為這些完美,可能都是在隱瞞背後的惡。
只是,有多少人願意接受表面的惡呢?與各位共勉
圖片來源:Image by Stefan Keller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