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善意被接住的美好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你會願意付出不求回報嗎?我想沒有人是能夠一直付出不求回報的,所以當付出被看見了,肯定是會格外開心的。既然如此,讓我們都練習,多看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也多對別人好

日前幫以前的老闆弄了一個新書的線上發佈活動,事前她就已經諸多的感謝,我覺得有點客氣了。不過,因為外國人本來就很容易很浮誇,所以我也沒有太在意,只是覺得當時提早離開工作崗位,對老闆有點虧欠,這就當作是個回到。

出乎我意外的,老闆在活動的最尾聲,提到了她現在有一個很特別的情緒,就是曾經被她指導的人,協助她組織這樣的活動。聽到的時候,我口語講著you had me in tears,眼匡也確實泛淚了。是的,這就是我做情緒研究的老闆,不管她真正的念頭是什麼,但我建構了一個很真誠的情緒經驗,非常的開心。或許,會做情緒研究的人,都是情感豐富的,而且是特別善良的那種(其實在說自己,哈)。

我記得當時去美國的時候,我準備了一個禮物,在聖誕節前才給她,雖然她是猶太人不過節,不過在歲末年終送禮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我送了一套很精緻的茶具,她也是用了很優雅的方式,讓我知道她很欣賞這一份禮物。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釋出善意,但是善意不一定能夠被接住,甚至會被別人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對任何一個有被接住的善意,我都特別的感恩,也會盡量告訴自己,這個人是真心的。

我們至少該釋出善意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確保別人都能接住我們的善意,但我們至少該釋出善意,當你很真心的時候,這樣的善意就越容易被看到。幾天前,我已經趕著要接孩子了,結果要開車的時候,遇到一個同校的老師,看起來車子拋錨了。當時,我心裡想著,他應該是在等人來救援,千萬不要找上我,因為我已經有點來不及接孩子了。結果,我內心的猶豫大概被看到了,他就開口問:「請問你可以幫忙嗎?」人家都開口了,我當然是沒有辦法拒絕,其實也就幾分鐘的時間,我讓那位同事的車子可以發動,他就可以下班了。 

我相信不少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糾結,在普通心理學的課堂上,我們也都會跟學生介紹一個叫旁觀者效應的事情,就是當有一群人的時候,你會很容易忽略他人的求救,因為你覺得還有別人在。我相信如果當時那位同事,他是對著一群人說,請問你可以幫忙嗎?我應該會裝傻走開… 

不過,人們會越來越冷漠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有些人心懷不軌,看起來是在求救,但是在設局想要害你。或是,有些人就是看準了你的好心腸,所以就肆無忌憚的請你釋出善意,這也是讓人有點苦惱的。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想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

  • 首先,如果是你自己決定要釋出善意的,那麼很簡單,不管別人是否領請,對你來說都是不重要的。你必須告訴自己,這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不管成效都沒有必要感到後悔。
  • 然而,如果你是在別人的請求下,決定釋出善意,那麼這個人的反應,就很值得你做為參考了。如果他們的反饋沒有讓你覺得他們有感激之意,那麼你下次真的也沒有必要釋出善意,畢竟他們根本也不在意。
  • 最後,如果你是在被脅迫的狀態下,不得不釋出善意,那真的是該想辦法改變這樣的困境。你甚至該大膽反對這樣的請求,因為對方更是把你的善意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並不會認為這是你對他們好,而是你應該要做的,甚至是他們好心接受你的善意。

施與受的美好,都該珍惜

不論你是接受別人主動的善意,或是單純的給予別人善意,這都是非常難得的事情,都需要被好好珍惜。我不敢說人性的美好比不美好多,但我更相信良善是會彼此聚集的,也希望自己可以讓這樣的良善聚集起來。

很多事情,都是日積月累的,這絕對不是做表面功夫就能夠成就的。雖然樸實的形式風格,不會在第一時間讓你被別人注意,但這並不代表你不一直都不會被看見。只是,你要記得人都是膚淺的,所以樸實有的時候也需要有一點包裝,不是為了要譁眾取寵,而是偶爾要點醒心思不細膩的人。不然,他們真的是很容易忽略了你的細心,那多可惜!

最後,謝謝每一個有感受到我良善的朋友,你讓我有勇氣可以繼續當個願意付出善意的人。如果我沒有發現你對我的好,請你記得提醒我,千萬不要不好意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