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育兒

該怎看待孩子的發育遲緩?

爸媽對孩子發育的擔心,往往是比較而來的,這是人的天性。想清楚發展遲緩這件事情,你就能更從容的面對

人的發展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居然可以從一個受精卵,經過十個月的時間,變成一個新生兒。通常在第一次的產檢,婦產科醫生就會根據超音波的狀態來推估孩子的預產期,通常醫師並不知道孕婦最後一次的經期是甚麼時候,是單純靠超音波的影響來判定的。即便是這樣,有經驗的醫生,一般預測的預產期是非常準確的。

之所以能夠準確預測,是因為胚胎的發育是非常規律的,只要不是有發育異常的狀態,都能夠從超音波影像,來判斷胚胎的發育。就好像你可以預測你的寶可夢還要多久才能夠進化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這些事情都照個一個固定的規律在發生。

發育的規律性一直存在嗎?

雖然胎兒的發育有相當高的規律性,但是其中還是存在一些變異,像是孩子的身高、體重,即使都是足月出生的孩子,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如果發育的規律性有一些變異性,那麼我們要怎麼判斷孩子到底只是比別人慢發育,還是真的是發育有問題呢? 

以身高、體重的變化為例子,醫師都會跟爸爸媽媽說,只要孩子生長曲線的百分比沒有持續下降,即使是持續在低檔,也不需要特別的擔心。那沒有這麼完整統計資料的發展指標,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世界上多數的地區,都有制定自己的孩童發育里程碑,越小的孩子,可以檢核的項目越多,而且頻率是越頻繁的。但是,老實說,即使是醫師用這樣的工具來做判斷,他們也只能大概推測孩子是否有發育上的問題。一般的準則都是,如果孩子不是全面性的發育遲緩,都會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多觀察,看看孩子沒有達標的可能的原因是甚麼。

不過,這些能力的發育,就很少有統計的數據可以讓爸爸媽媽參考了,所以我們真的很難推測孩子到底發育的速率是不是有所改變。說起來有點可惜,但這樣的數據庫到底有沒有建立的必要性,也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如果孩子的發育是變異性大的,而且越來越沒有規律性,那麼這樣數據庫的建立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到底怎麼知道孩子只是慢了點,而不是沒辦法獲得某些能力?

針對這個問題,除了持續觀察之外,真的沒有人可以給你好的答案。你要做有意義的觀察,而不是只在意孩子是否可以完成某個行為,過程的改變也是重要的。就像孩子已經一歲了,還是都用爬行的,你感到擔心之餘,你也可以觀察孩子的大腿肌肉在爬行的時候,是否有甚麼不同。

另外,你也可以嘗試檢驗孩子之所以沒辦法完成某個行為,是不是因為有別的障礙。以走路為例子,有的孩子是體重過重了,腳的肌肉還不足以支撐自己站立,所以沒辦法完成走路的行為。或是,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視覺發育比較遲緩,因而看不清楚周遭的事物,所以在很多別的行為測試指標上有落後的狀況。

爸爸媽媽都該當偵探,探索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可以更了解孩子發育的狀況。

孩子就是發展遲緩怎麼辦?

首先,你不要感到自責,因為多數的時候,孩子發展的遲緩是因為一些複雜的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你的某些行為所造成的。有些爸爸媽媽因為想要逃避自責的心態,就假裝孩子沒有發展遲緩,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若能夠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採取介入方案,對孩子來說是好處多多的。

當你準備好面對孩子發展遲緩的時候,請找幾個牢靠的早期治療機構,全面性診斷孩子的狀況。請不要隨便相信一些偏方、捷徑,因為那些聽起來越美好的,通常都是要騙錢的謊言。

你要比較務實的去思考,該怎麼刺激孩子的發育,以及要怎麼用輔助的做法來幫忙孩子。就拿聽力受損這個議題來說,有些人認為要讓孩子戴助聽器,有些人則認為就該讓孩子學習手語。這兩者各有利弊,你做哪個選擇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做了其他配套的事情,來支持你自己的行動。像是你不可能選擇讓孩子學習手語,但是自己卻不去學習,那麼孩子在家中要怎麼跟你互動呢?

另外,或許生命都是有它自己的安排,若你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一些他的獨特性,那麼也可以想辦法協助孩子,讓他可以在那個方面多做一些發揮。

隨著科技的發達,我想很多事情是值得期待的,或許我們可以借重一些科技,還彌補孩子發育的不足。此外,伴隨更精準、大量的數據紀錄,或許我們對於孩子的發育也能夠有更清楚的了解,更有機會能夠發揮孩子最大的潛能。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