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影星被揪出論文抄襲,博士學位被繳回,引起了一陣轟動。看到這個新聞的我,心裡在想,為什麼一個演員還需要讓別人知道他有博士學位呢?演員最重要的任務,不就是把戲演好,博士學位究竟能對他有什麼加分呢?或許自己有一個博士學位,走在校園中,每個有點年紀的人,也都是有博士學位,實在不覺得博士有什麼了不起。
但是,在這個年代,很像博士學位還是有點影響力的,別人可能會覺得這些人很有學問,有能力,都不會做錯事情。我在這裡先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我覺得要拿到博士學位的人,除了學術上的有專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面對寂寞、挫敗,甚至要有一點喜歡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這些人或許在學術上有特定的專才,但是他們絕對不是生活達人,也不是在所有領域都是專精的。
形象這回事
剛剛以博士學位當做例子,讓大家想想「形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不論你願不願意,我們的生活都著實被形象所影響著。像是要去餐廳用餐,有一間看起來很整潔,另一間看起來很髒亂,你會選擇哪一間? 我想多數的人,可能會傾向選那間看起來比較整潔的,畢竟髒亂的餐廳,食物可能也不衛生。用餐廳的例子或許不大好,因為不少好吃的店家,通常比較不修邊幅,反倒是看起來像網美店,往往好看不好吃。不過,我只是想要強調,我們評估別人的時候,太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了。
分享我自己的例子,因為前陣子認真控制飲食,瘦了不少,一個以前的學生就跟我說:「老師啊!看到你現在的照片,就覺得人的外表還是會影響我們對於人的評價。」我自己也不是不知道,我就跟她說:「人就是這麼膚淺啊…」
所以,我不覺得嘲諷明星太胖的人很可惡,畢竟明星今天既然選擇要站出來娛樂大家,大家就是有一些基本的期待。如果你/妳的外表不能幫自己加分,你/妳就要有別的方面來幫自己加分,不然別人也是不能信服的。當然,這不是要鼓吹大家當看重外表,不重視內涵,而是你不得不否認,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特別是當別人只能從第一印象來評價你的時候。
更雪上加霜的是,人類有所謂的月暈效應 (Halo Effect),也就是說當你對一個人有局部的印象之後,這個印象會擴散到其他的方面。用白話來說,就是別人如果對於你有好的第一印象,他就會覺得你各個方面都是很棒的。還好,不論第一印象或是月暈效應都會隨著你對這個人的認識而影響的層面會越來越小。
該怎麼幫自己代言?
要回答這個問題,你要先知道,你自己希望用什麼樣的形象展現在別人的面前。有時候,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往往只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社會心理學中的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把一個人的自我分成了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以及未知我,只有開放我和隱藏我是當事人知曉的,盲目我以及未知我,都是我們不知道的。這其中,盲目我是別人知道、你自己沒查覺的,往往會成為一個人要改變形象時候的盲點。
所以,你一定要想辦法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接受任何人的點評,特別是陌生人的點評,你就越有機會認識自己的盲目我。
一旦你確定了自己想要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形象,那就要請你努力去維持,盡量讓你的開放我和隱藏我是一致的,才不會在別人面前出糗了。就像有人想要樹立節儉女孩的形象,在辦公室總是很節省,但是離開辦公室,以為沒人看得到,就很揮霍。至於,盲目我,則是我們真的很難控制的,只能說當你真心想要有某種形象的時候,盲目我就不會和開放我有太大的落差了。
但是,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果你期待擁有的形象,和你自己原本的形象差異太大,那該怎麼辦呢?
說實話,當有這樣狀況發生的時候,你真的得要問問你自己,那個你期待擁有的形象,是否真的是適合妳的嗎?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而選擇了要展現某種形象,但是為了要有那樣的形象,你可能要費很多力氣去假裝,甚至會有些失調的狀況。你要確定那個你想要擁有的形象,是真的為了你自己而做的,否則你會事倍功半,甚至最後會非常的失敗,還被別人認為你很假。
如果你非常確定,你就要是轉變一個跟自己差異很大的形象,我建議你做幾件事情:
- 換一個環境,因為在新的環境,你的新形象所受到的阻力會比較小
- 找一個模範,這會讓你省不少的麻煩
- 若有必要,可以用一些有儀式感的舉動來跟舊的自己道別
老實說,要轉換形象真的很不容易,雖然外表上的改變不難,但是要從骨子裡讓人有煥然一新的感受,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多數的人其實都不傻,從人際互動中,都能感受到你真實的樣子,即便你已經很努力隱藏那個真實的樣貌。也就是說,與其花時間去打到一個理想的形象,還不如找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用真實的樣貌來和其他人互動。
所以,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就是幫自己最好的代言。
雖然這樣不一定會吸引所有的人,但那些買單的人,一定都是願意接受你這個樣貌的人。好的代言,不就是讓自己設定的目標對象買單嗎?人生最幸福的事,不就是被別人接受、了解與珍惜嗎?祝福各位,都能成功當自己最好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