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成年人,你是否常覺得孩子不懂事,顏色搞不清、數字搞不清,連講話都會與無論次。孩子或許在表達方面還沒有像成年人那樣清晰,但是他們腦子里對外在世界的理解,絕對是超乎我們對他們的想像。
舉個例子來說,你覺得孩子在看到一顆紅色球的時候,到底是怎麼理解這個東西的呢?你覺得孩子是把這個東西理解為一顆球,一個紅色的東西,還是一顆紅色的球呢?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梅麗莎基姆 (Melissa Kibbe) 教授做了一個有趣的研究,她讓孩子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看到一顆球和一個娃娃的頭。接著,她在原本放娃娃頭的位置,換成了球、倒著放的娃娃頭或是不同膚色的娃娃頭,她發現六個月大的孩子,對於前兩種刺激,都會有比較長的注視時間,顯示孩子認為這兩個東西和原本的是不一樣的;而且雖然娃娃頭的膚色換了,但對孩子來說它終究是娃娃的頭,所以他們沒有特別驚奇的感受,自然沒有延長注視的時間。六個月大的孩子對於球的反應也是類似的,即使球的顏色換了,他們還是認為這是同樣的東西。這個研究告訴了我們,六個月大的孩子,基本上就對於東西就已經有清楚的概念了,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屬性。
所以,同樣的車子不用買多種不同顏色的,反正對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哈哈
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成年人不同
孩子對於世界的瞭解,是日積月累而成的,僅有很少數的知識是內建的,多數的知識體系,都是通過後天的經驗而產生的。所以,你平常和孩子的互動、他在幼兒園、小學的學習,整個社會文化有意無意的影響,都會對於他們知識的建構是有影響的。
雖然孩子的世界和我們的不大一樣,但他們對於一些事情的道理,可是很早就有所領悟了。像是我家四歲半的老二,有時候會威脅我:「如果我不做什麼事情,他就不給我親親、抱抱」這話代表他理解了幾個事情:
- 他知道人際之間是有些行為交易的
- 他知道他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是親親、抱抱
所以當他使用這個招數的時候,爸爸真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不過,通常會找一個平衡點,也不會就這樣讓他得逞。
也因此,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千萬不能只能表面去思考,而是要多思考,孩子背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圖。像是孩子的生氣、難過的關鍵,和我們預想的不見得是相同的;如果你沒有搞清楚,就會花倍數多的時間,才能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孩子的理由可能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既然他覺得那是造成他有情緒的原因,你就該你從那裡開始處理。
像是我們家的老二,有時候會因為做錯事情被責難而生氣, 但他最終會說自己不是因為被罵而哭,他是因為我們態度太凶,才會哭。既然他這麼認為,我就先跟他道歉,說下次會好好說,之後再跟講他做錯的部分是什麼。如果孩子自己沒有一個腳本,你可以編一個腳本,並且幫這個腳本設定一個合理且理想的結局,就能夠協助孩子度過難關,像是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原因傷心了,你可以跟他說是自己身體的小超人掉了一個東西很傷心,如果你可以笑眯眯五秒鐘,就可以幫他找回東西。孩子也可能就會為了要幫小超人找回東西而露出笑容,你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你該做的事情
從小就用大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用不同於大人的方式對待他們,你的表達方式可以是不同的,但要有同樣的尊重。就像過年吃年夜飯,就算再擠,若成年人和小孩都能一起坐在餐桌,孩子的感受也會是相當不同的。
不要傳遞錯誤的價值觀
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覺得做什麼事情是沒有關係的。所以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不誠實的人,那麼你就不應該做出一些不誠實的行為,否則孩子就會覺得這樣做也沒有關係,以後也會成為一個不誠實的人。
協助孩子保護自己
也正因為孩子對世界的理解還不同,也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像是被侵犯等的。你要從小告訴孩子該怎麼保護自己,不要讓別人碰觸自己的一些身體部位,不要隨便吃別人給予的食物等等。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談這些事情,可以找好的繪本,跟孩子一起閱讀,就會對孩子有幫助的
最後,附上老大領紅包的小故事,做的結尾。昨天他領了奶奶和我的紅包之後,突然冒出一句:「奶奶的紅包比較有誠意!」這孩子也真是可愛,已經懂金錢的價值,但又用了一個優雅的說法,哈哈!不過,爸爸倒是非常尷尬,看來明年要更有誠意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