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快樂是可以尋找的嗎?

你有想過快樂是什麼嗎?很像到了中年,一些篤定的事情,都變得不篤定了,但有多少人有勇氣踏上尋找的旅程呢?你若沒勇氣,就讓海克和我幫你踏上這旅程吧!

年假帶大家看舊電影「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Hector and his search for happiness),電影的名稱還蠻吸引人的,導演很喜歡丁丁冒險記,所以片子有點結合了漫畫的風格。劇情本身很像電影「白日夢大冒險」,都是講一個中年男性,突然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倦怠,因此踏上了一場冒險。不知道是當年看白日大冒險太年輕,還是兩部片子的風格就是不同,我不是很喜歡白日夢大冒險,但還蠻喜歡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電影顧名思義就是海克要去尋找讓他可以開心的東西,經過很奇特的冒險,他理出了15個道理:

1、人比人,氣死人

2、很多人覺得快樂就是要有錢有地位

3、許多人認為快樂在未來才會發生

4、快樂是左擁右抱的幸福

5、有時候知道的少一點反而比較快樂

6、逃避不快樂並不會更快樂

7、你身邊的人是帶給你快樂或悲傷?

8、快樂就是做該做的事

9、快樂是遇到真正愛你的人

10、快樂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11、恐懼會阻止快樂

12、快樂就是覺得活著真好

13、快樂是懂得慶祝

14、傾聽就是愛

15、懷念的早已人事全非

你怎麼定義「快樂、幸福」的?

剛剛那15種定義,有哪些和你心目中的是契合的呢?

其中,最常被討論的就是金錢能不能夠買到幸福,這事情已經有太多的研究在問,大家很喜歡聽到的答案是金錢是不能買到幸福的。但是,這問題並沒有那麼單純,像是有研究就發現,如果把錢用在對的地方,像是符合自己人格特質的場所,那麼金錢是會帶來快樂的。不過,整體來說,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金錢與幸福的關係雖然有些時候有正相關,也就是說有錢的人會比較幸福,但是這個關係是很小的,甚至有時候是可以被忽略的。 

在這15個當中,我最認同的是「快樂就是遇到真正愛你的人」(Happiness is being loved for who you are),太多時候我們都會愛上這個人的附屬品,而不是這個人本身。若一個人能夠看到最本質的你,而且願意愛上這樣的你,那麼真的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這也可以延伸到別人對於你的認可,就是人們是真正肯定你的努力,而不是因為是你的鐵粉,才認可你。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不當腦殘粉真的不容易,也更顯得可貴。 

如果這15個都沒有符合你心中對於快樂的定義,也沒有關係,因為心理感受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每個人很主觀的認定,沒有誰可以說自己的定義才是最正確的。只是,我們往往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以為怎麼樣才算是快樂、幸福了。

就像對比較傳統的長輩來說,過年就是要一家人團圓,才是快樂,即使家人並不一定都是很想在一起的。但是,一些觀念比較新的人,可能覺得家人不一定要碰上面,只要心中彼此關心,那麼就是很幸福的事情。然而,到底誰的定義比較正確,這恐怕是沒有正確答案的。

每個人都有快樂的義務嗎?

電影在最後的部分,希望大家接收到的訊息:每個人都該有快樂的義務 (Everyone has the obligation to be happy)。關於這點我不是特別的確定,首先因為我對於到底在快樂的狀態比較好,還是一個平靜的狀態比較好,有一些質疑。再來就是,每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都不同,那麼要怎麼就界定一個人究竟有沒有盡了這個義務呢?所以,雖然這句話看似很正向,卻有可能變成壓扁很多人的重擔…  

我更傾向認為,每個人都有義務客觀評估自己的遭遇,不論是好、是壞,只要自己能夠掌握的部分,已經盡力了,那麼就該放自己一馬。如果你太執著於自己無法掌握的部分,那麼只是會造成自己的困擾。另外,如果你太自負的以為自己的成功,都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所成就的,那麼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當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看待人生,那麼幸福就離你不遠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