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周前,在對岸有一個很紅的短片「啥是佩奇」
表面上是爺爺在幫孫子準備禮物,大家打從心底都知道這是在賣留守老人 (就是沒有跟著子女到大城市居住,而是留在老家的老人) 的電影情節。看到爺爺為了孫子的佩奇費盡千辛萬苦,我不禁想反問,我們是否有花那麼一點力氣幫他們找屬於他們的「佩奇」呢?
他們的「佩奇」是什麼?
若你有跟老年人互動的經驗,你會發現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還需要什麼,雖然一方面是他們比較知足,但更有可能的原因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老一輩的終其一生都在為別人而活
這可是說的一點也不誇張,對我的父母輩來說,在戰爭後期長大,從小就被告知要好好努力,才能有成就,畢業後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大半的人生就過去了。終於等到孩子也成家立業,懷上幾個娃之後,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終於卸下。此時,也差不多退休了,等著被晚輩服侍。
也因為這樣根深蒂固的人生態度,他們常會問你:
- 什麼時候畢業?
- 什麼時候加薪?
- 什麼時候結婚?
- 什麼時候讓他抱孫子?
這些你覺得和他個人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就是他們的「佩奇」。所以,他們也不是沒跟你要東西,是你沒聽懂他要的是什麼,還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想要。
可是問題來了,這種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下一代的腳本在現代社會是行不通的,原因有好幾個:
- 壽命延長,要被服侍幾十年,也是會無聊的
- 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子女不一定願意服侍你
- 子女自顧不暇了,哪來的時間資源來服侍你呢?
我們需要幫他們找新的「佩奇」
我聽過很多故事,爸爸媽媽退休後,生活失去重心,結果導致家庭失和。或是,爸爸媽媽在辛苦把你養大之後,接著在幫你照顧小孩,也是把他們拉拔長大。
但是,這終究不該是他們的「佩奇」,你若讓腳本繼續這樣演下去,那麼你要有心理準備:你未來需要照料他們的老年生活,因為他們沒有準備好要為自己的老後負責,他們覺得那是你該打理的事情。
如果這不是你心中的理想腳本,你有兩條路可以走;
- 第一條就是幫他們的人生做一些安排,既然他們喜歡活在別人的期待裡,那麼你就繼續幫他安排一些需要達成的里程碑。
- 第二條就是鼓勵他們可以為自己而活,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特別是對於沒有為自己而活的人來說。
兩條路都不大容易,第二條又比第一條更難一些,但你若都不去嘗試做些改變,那麼狀態是不會自然發生變化的。我這邊給兩個取巧的做法:善用同儕的壓力以及孫子的親情攻勢,只要他們不是太孤僻,這兩招都可以奏效的。
來不急找「新佩奇」了,怎麼救急?
就快過年了,要找到「新佩奇」,實在太困難了,那你可以怎麼做呢?
善用無敵的親情牌
親情牌絕對是首選,因為這就是他們最重視的事物,有多少媽媽為了讓孩子回家吃頓飯,用盡方法討好孩子。如果你願意,好好規劃一下這張親情牌,哪怕只是全家一起打一下麻將,也都是很好的禮物。
帶著爸爸媽媽去旅遊也是很好的作法,哪怕只是去附近的公園,只要是全家人一起去,都很好。該照的團圓照,也是不能少的,
讓傳統的力量發威吧!
另外,幫爸爸媽媽懷舊一下,也是很好的作法。前天上市場買菜,還聽到一位阿姨跟菜販抱怨,她說現在年輕人去逛買年貨的市場,都只顧著試吃,都沒有要買東西,很可惡。我沒想過阿姨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不過也提醒了我,他們還是喜歡用傳統的方式來過節。
在過節氣氛越來越淡的此時,若能用一些方式讓他們回顧年輕時過節的感覺,會是很棒的作法喔!突然覺得我告訴媽媽一切從簡,很像不是太合適的做法。
我的私房選擇
我覺得智慧音箱會是送給長輩很棒的禮物,但是你要幫忙做一些設定,並且告訴他們可以怎麼使用,否則這只會是不好看的裝飾品。他們可以用音箱聽音樂或是各式各樣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拿來當作行事曆,有些甚至和社交帳號有串連,可以讓你留言給爸爸媽媽。
智慧音箱雖然沒有螢幕,但是有些老年人有老花眼,或是不想學習新的操作方式,智慧音箱就很適合他們,因為只要用自己最熟悉的講話方式,就可以操作這樣的設備,讓科技豐富他們的生活。
我的另一個私房選擇是送上寫真包套服務,讓爸爸媽媽可以梳妝打理,好好拍點相片,這事情不難,但效益會很長遠的。很多老年人都不大打扮,忘了自己也可以看起來很有自信的。我有位剛過六十歲的朋友,在一次心情低潮的時候,遇上一個很能談心的新朋友,這位朋友剛好在經營服飾店,就邀請她幫忙當模特,效果特別好,她也因此心情有了轉變!

如果老的、少的都得到自己的「佩奇」,相信就會是個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