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換絕情,不一定是別人的問題

最近開始看美國喜劇《小學風雲》,這是一齣有點不典型的喜劇,因為拍攝的手法有一點像實境節目,演員會在一些段落對著鏡頭講自己的心裡話。一開始看的時候,不是很習慣這樣的呈現方式,所以第一集看了很久才看完(明明一集才半小時不到…)

故事講一個不怎麼樣的公立小學,校長有點怪里怪氣的,然後有兩位資深老師、兩位菜鳥老師再加上一位代課老師。很多的爆點就來自於資深老師和菜鳥老師之間的差異,或是每位角色各自性格上的特色。在第二集有一個讓我很感慨的劇情,就是菜鳥老師發現走廊的燈壞了,讓一些孩子覺得很害怕,她就去找人來維修,但是沒有得到好的回覆。於是,她就自己想辦法來換燈泡,誰知道沒有處理好,讓學校有一部分的教室停電。之後,她不死心,想要解決停電的問題,但很顯然她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全校就完全停電了。一群老師在學校外面等候維修人員的時候,菜鳥老師問身旁的資深老師說,妳怎麼讓自己不要過度關心學生?資深老師說,正好相反,我們比妳更關心他們,所以我們知道我們不能過勞,我們要先顧好自己,才能夠關心他們

這對話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提醒,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要做點什麼,讓別人我們在乎他們。但是,這真的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嗎?就像我們看到別人有點沮喪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主動關心他們,釋出我們的善意。但是,那個人可能心裡已經很亂了,現在只想要自已靜一靜,不想要別人給他什麼建議。這個時候,不去打擾他,反而才是最好的做法。

做好事之前,先想想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有些人會覺得,我們是因為有同理心,所以會想要去做好事。就像在路上,如果看到盲人,我們可能會想要協助他們過馬路之類的。但是,人真的只是因為有同理心,所以才去做好事嗎?

會不會有的時候,我們其實是為了要說服自己,我是一個好人,所以我會去做好事。就像有時候你可能做了一些壞事,覺得自己真是太糟糕了,此時就會想辦法做點好事,那在自我懷疑的時候,就可以告訴自己,我其實沒有很壞,不然我怎麼會去做這件好事呢?

還有一些時候,我們可能是為了要得到某些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所以去做好事。像是有些人會為了抵稅、或是禮品,所以選擇要捐款資助一些慈善團體。或是你可能想要提升自己的形象,所以會刻意去做一些好事,讓別人覺得你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壞。

如果你不是因為同理心而想要做好事,幫倒忙的機率是蠻高的。因為很多看起來對人有幫助的事情,不一定真的是為他們有好處的。比方說捐錢改裝一些空間,看起來可能是好的,但是這個新空間可能沒有考慮到使用的需求,結果反而沒有原本的空間那麼好用。

即便你是有同理心,也不表示你就真的知道別人最需要什麼。比方說在街頭賣餅乾的慢飛兒,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有人直接給他錢,而是要讓他有辦法透過自己的力量來賺錢,來培養自主生活的信心。

尊重永遠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當你想要去做好事的時候,記得一定要把對人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第一件你該做的事情,就是要只有在當事人同意的狀況下,你才去給予協助。有鑑於一些人是比較不敢表達的,你可以稍微主動一點的表達,等他們有需要的時候,可以跟你聯繫之類的。

但是,有些人真的比較不喜歡麻煩人,你可以用一些心機,讓那個人卸下心防,接受你的善意。比方說,你知道有個朋友其實蠻喜歡吃甜點的,但因為自己預算很拮据,不太能亂花錢。你如果主動問他,要不要吃,他可能會覺得難為情。這時候,你可以跟他說,今天老闆多送你一個,可以跟他分享,他就有比較高的機率會接受。

用一點善意的謊言,讓別人可以有尊嚴地接受你的好意,我覺得很好。不過,若可以的話,這個善意的謊言,就不要到處宣揚,既然都是善意的謊言了,真相就放在你心上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接受協助的人,可能不希望被別人發現。倘若有這樣的狀況,你要思考一下,自己想要接受這樣的條件嗎?如果不想,那就不用強迫自己去幫忙他,也不用覺得自己就是壞人。

總之,讓別人可以有尊嚴的接受你的協助,我覺得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其實不太喜歡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被告知要拍一些自己很可憐的影片,來換取別人的同情心。雖然把情境形容得很慘,可能會獲得比較多得迴響,但這根本上的概念就是有問題的。

在《小學風雲》中有一集就是老師們因為教學資源不足,想要透過拍影片的方式,來尋求民眾的贊助。結果,校長在資深老師沒有同意的狀況下,就上傳了一段不符合現狀的贊助影片。物資是源源不絕的來了,但是那位老師並不知道,原來這背後是因為校長上傳了一段苦情的影片。

有人濫用愛心,又該怎麼辦?

有的時候,還會有一種情形,讓你的善意沒有辦法發揮真正的影響力,就是當有人濫用你的愛心來圖利自己的時候。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我們又能怎麼辦?如果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能做的,大概就是不要繼續對這個人或是單位繼續釋出善意;另外,你也該提醒自己,下次或許要更謹慎一點。

不過有一些情況是,你的愛心並不算被濫用,只是你可能不認同愛心被使用的方式。比方說,幾年前有某基金會的司機就出來投訴,認為自己工作上被剝削,從一個捐款者的角度,會覺得自己在助紂為虐。所以,我後來就停止對這個基金會的捐款了,因為我不希望我贊助的單位,會做一些傷害人的事情。也因為這次的經驗,我後來要捐款會更認真去看看捐款款項是被用在哪些地方。在做了功課之後,也才發現,捐款除了直接被用在需要的人身上,也有一些間接的成本,比方說行政上的成本。若你發現間接成本的比例。超過你期待的,那或許該想想,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表達你的善意。

在台灣,或許就是有太多好心的人,所以養了一些靠裝可憐來過生活的人。不管是在車站附近借錢,或是乞討之類的,都大有人在。我必須說,因為有這些人,真的會降低我想要助人的心。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會選擇比較有公信力的單位做捐款,或是用服務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做好事這麼複雜,那我還要繼續做好事嗎?

或許我有點多事,把做好事講得非常複雜,但我真心覺得,每個人的善意都是很珍貴的,一定要慎重使用。因為若你對所有人都很有愛,那別人就算得到你的協助,也不會珍惜;他們會覺得,這就是你的日常,還覺得你要感謝他們願意給你表現的機會。

為了避免踩到地雷,以及避免自己事後受傷,我覺得事先做一些功課是必要的。

  • 第一、你可以盤點自己有多少的資源,是願意跟別人分享的。這個資源包含了金錢以及你的時間、精力。不要為了別人,打腫臉充胖子,就像《小學風雲》裡面那位資深老師說的,你要照顧好自己,才能持續關心其他人。
  • 第二、想想怎麼樣的個人、團體,是你最想要幫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頭的那塊肉,既然是要做好事,那就找自己覺得最有意義的。像是我比較常資助的就是老年團體,因為現在人口高齡化,有太多需要協助的老人團體了。
  • 第三、思考哪些單位比較需要資助。雖然這樣說很像對一些知名度高的單位不利,但是公益團體真的規模差異性很大,有一些比較小的單位,就比較難爭取到資源。若你願意資助這些小的單位,就能讓他們繼續做好事。

因為在幾個不同的地方生活過,我必須說,我覺得英國是一個比較有愛的社會,而且是比較有制度的。在英國有非常多的愛心商店,專門販售民眾捐贈的二手商品,而款項就會贊助給經營這間商店的單位。除了這些愛心商店之外,到處都有人靜靜站在那邊,拿著一個桶子等你捐錢,他們有各種不同的訴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針對退伍軍人的捐款,捐完之後你就會拿到一個罌粟花的小東西,可以別在衣服上。還有大家熟悉的Big Issue,也是從英國發跡的,不過在原生地,理念還是比較好的被落實,不像在台灣,Big Issue有點變了調…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聰明做好事,才會利己又利人。讓我們一起當個聰明的好人~


留言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