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人生可以從來,你要改變什麼?

一直以來,有不少的電影、影集,都涉及類似的主題,就是讓我們看到主角經歷了不同的選擇,結果自己的人生有一些不同的發展,但或許也有一些相同的發展。最近有一齣日劇《重啟人生》,也是談類似的主題,不過發展蠻不一樣的。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日劇,又不想被暴雷,就請跳過這篇文章

有別於其他這種人生重來的劇,《重啟人生》是很徹徹底底的重啟,所以我們會看到主角成年的靈魂,被放進新生兒裡。主角還很貼心的裝得像嬰兒一樣,希望不要有太突出的表現,讓爸媽覺得她是個天才。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這位主角似乎對自己活過的人生沒有太多的遺憾,只是因為自己不能接受要投胎變成一隻食蟻獸,所以在重啟的人生中,她努力做好事,來幫助自己周邊的人。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所以,一些人的生命,也因為她選擇助人而有所改變。

心機很重的編劇,並沒有讓主角只重啟人生一次,而是重啟了四次。在第四輪的設定,讓她發現原來她不是唯一人生被重啟的人,非常有意思。因為我們看到了重啟人生不同的可能性,有人是盡可能過自己原本人生一樣的生活。有人則是因為知道自己未來會遇上一件遺憾的事情,所以想盡辦法要扭轉這個局勢。在主角最後一輪的人生,目標也跟前幾輪不大一樣,除了做好之前,她也希望可以避免遺憾的發生。只是有點奇妙的是,她要幫忙的人,居然是在最後一輪人生中,還沒有變成好朋友的人。而他們之所以沒有變成好朋友,是因為主角為了要救她們,所以努力念書,要成為飛機的正駕駛,才能夠阻止憾事的發生。 還好,他們後來有機會突破僵局,也有機會成為好朋友,不然真的是太嘔了。

劇大概就是這樣的鋪陳,編劇非常用心的鋪梗,每段人生職業的選擇,都有其用心之處,而且前後呼應,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更重要的是,沒有太多的說教,而是用平鋪直述的方式,讓觀眾自己去感受當中的奧妙。

啟發一:或許都可以少一點內心戲

看完之後,對我的第一個啟發就是,或許我們都可以少一點的內心戲。畢竟人生很短,如果有太多的內心戲,可能會讓人與人之間有很多的誤解。這種把話放心裡,不直說可能在日本文化中是更為明顯的。而且,看起來他們很小就知道要社會化,對於「別人」很懂得要藏住自己的真性情。

像小女生在交換貼紙那段,就非常有意思。一部分當然是因為想到我們小時候,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很懷舊。但另一部分則是,看到當孩子們彼此是比較熟的時候,就願意很直接的選自己想要哪一張貼紙,反倒是不熟的時候,會假裝客氣,客氣到讓人有點尷尬。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心裡想很多,也因為想多了就沒有行動。可是我們想的,終究是自己的以為,別人不一定是那樣想的。如果別人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樣,那我覺得世界應該會蠻美好的,因為人人都會讀心。但是,如果有一些自己覺得會傷害人的事情,到底要不要講,就會很讓人糾結。像在劇中,主角一直很想告訴自己的老同學,你唱歌並沒有那麼特別,可是她又想到如果現在阻止他唱歌,會影響後續一連串的事情,所以終究是沒有講。

只能說編劇很奸詐,沒有針對這種會傷人的內心戲去做闡述。只有讓我們看到,四位女演員之間的破冰,讓她們從原本錯過的人生,又重新搭起友誼的橋樑。

啟發二:不需要因為錯過而感到遺憾,因為這只是不同的選擇

雖然從第四輪開始,女主角因為認真念書,沒有辦法在小時候就跟好閨密成為朋友。但是,編劇想傳達出來的,不是遺憾,而是讓我們知道有得必有失。這也是我自己越來越清楚的事情,所以當自己做了一個選擇,知道會和某個東西錯過的時候,我會提醒自己,那我應該在另外的地方會有所獲得。

若可以用這樣的態度來看待人生的每個選擇,或許我們就不會那麼糾結。只要自己在當下知道,做了這個選擇,可能會得到什麼,可能會失去什麼,是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那就足夠了。如果你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很多,不想要失去,最終的結局,可能還是會讓你失望的。因為,你就算都得到了,可能還是不會覺得滿足。

啟發三:可能有人默默在為我們付出

雖然我們生活中,應該沒有人是活過一輪以上的,所以理論上沒有人會預知未來。但是,我們的生活之所以順利,背後可能是有很多人默默在協助我們,只是我們可能不一定知道罷了。我自己就經歷了幾個事件,都不是當事人直接告訴我,他在什麼場合幫了我的忙,而是從別人那邊輾轉得知的。知道的時候,都是很驚喜與感恩的,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很有福氣。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樣的一份子,默默做點什麼。雖然沒有收到直接的回應,難免會讓人有點失落。但是,就像在劇中的女主角一樣,她做的一些好事,根本也不是希望那個人感謝她,單純只是想要積陰德,這樣才能投好胎。不過,我沒有想那麼多,單純只是一個別人幫助我,我有機會也去幫助人的心情。

最近泰勒絲剛好在開演唱會,她在台前總是各種對粉絲的感謝,應該就是知道,沒有這些粉絲的支持,她也不會有今天自己的成就。雖然有人會覺得藝人都是台前一個樣子,台後一個樣子。但我寧願相信,她就是很感謝粉絲的。她在這去巡迴演唱會的首演,當中就特別演唱了mirrorball這首歌送給粉絲,她說當時是在疫情很嚴重的時候寫下這首歌,她希望用某些方式和粉絲連結,讓粉絲們知道她是愛粉絲們的。

就算有些人沒有特別想要幫我們,只是他剛好取消了一個訂位,或是怎麼樣的,就讓你的生活有了一些轉變,這樣的人,也是值得我們感謝的。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想要改變什麼?

雖然我們從《重啟人生》開始講起,不過卻還沒有真的討論到,若人生可以重來,到底要怎麼樣。大家會是像主角一樣,有一個要做好事,才能投好胎的想像。還是,會想盡辦法過一模一樣的人生。還是,會想要去彌補自己人生的遺憾呢?先講結論,我應該不會想要改變,但獲希望自己可以在能力所及多做一點好事。

回過頭看自己人生幾個比較大的轉捩點,如果真的走上那條路,可能會變得很不一樣。比方說,第一個轉捩點,就是在大學聯考的時候,沒有選擇台大心理系,而是選了陽明大學的生命科學系。我馬上會想到的差異,就是我在陽明大學認識的朋友們,他們可能就不會出現在我的生命中。而可能因為大學就念心理系,我會不會反而發現自己不是那麼喜歡,有可能會陷入另一個困境。

第二個轉捩點,應該就是當年沒有跟著Elaine Fox,而是選擇跟了Alan Baddeley & Andy Young做研究。雖然我應該還是會做情緒的研究,但是因為指導教授更專精於情緒研究,我的發展可能會很不一樣,也比較有可能會繼續留在英國。之前也跟大家提過Fox後來去了牛津大學,若我也跟著過去,那應該真的會蠻不一樣的吧!

第三個轉類點,選擇提早回台灣。本來預想太太一年後,要到美國跟我一起會合,但是她來了兩次都沒有特別想在那個地方生活,加上當時工作並沒有如想像的順利,所以蠻早就打算一年後就離開。如果那時候沒有離開美國,或許也有機會繼續留在美國的學術圈,發展也會不大一樣吧~

有點有趣的是,在我有限的經驗中,我有機會知道,如果我得到或沒得到一份工作會怎樣。其中一個經驗是在英國聯合利華的工作機會,那個時候他們其實招募蠻多人的,一個約克的學姊有被錄用,不過後來知道她並不喜歡那個環境,她後來也離開了。所以,如果我被錄取了,也很有可能走上同樣的結局。另一個經驗則是我拿到了別人沒有拿到的工作,表面上我很像贏了,但我總覺得是那個沒拿到工作的人贏了,哈。最好笑的一個,就是我曾經想要換到某間學校,但是因為一些條件沒有談攏,所以後來我沒有去。也因為我沒有去,導致後來去應徵的學妹,第一次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擔心學妹也會跟我一樣,被錄取了但沒有要去那邊工作。

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

雖然人生應該沒有機會重啟,不過我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可以好好生活,珍惜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該發生的事情,終究是會發生的。有時候,很刻意做很多事情,還不敵突如其來的巧合,就像劇中女主角差點就要下毒,讓原本負責開飛機的機長不能值勤,誰知道卻有人幫了她一把。劇中如此,人生也很有可能會有這樣的巧合呢!

我們做好自己可以做的部份,其他的就隨緣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