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二今年從幼兒園畢業,原本大家規劃好,畢業前要一起去露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取消了。後來,有媽媽邀請大家暑假一起出去玩一趟,就有個十幾個家庭,大大小小的前往花蓮去旅遊。孩子們,包括我家老二都對這趟旅行印象深刻,孩子們在回程的火車上,都好希望這才是旅行的第一天。
不過,在旅行回來之後,孩子們就很少有機會再見面。他們進入了小學,開始認識新的朋友,有新的社交圈。一開始,老二還會嚷嚷想念著幼兒園的同學,不過隨著他開始建立新的社交連結,這樣的頻率降低了。
雖然說曾經要好的朋友,沒有辦法保持聯繫,有點可惜。不過,人生似乎就是這樣,除了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之外,其他人總是來來去去的。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情況更為明顯,因為他們還沒有直接保持聯繫的方式。不像大人們,可以透過社交平台,來得知朋友的近況。
不過諷刺的是,即使大人們有各種方式可以維繫友誼,多數的人,也就只跟一些朋友有實質的互動,算是真正的朋友。或許,孩子間的友誼,才是最適合人們的社交方式。所謂孩子間的友誼,就是在特定的場域,我們可以打打鬧鬧很活絡;然而,換了一個場域之後,我們其實不太熟。
友誼重質不重量
很久以前的人,只能透過書信來維持聯繫;現在的人,如果願意,基本上可以每天看到朋友的臉、跟朋友聊個天。但是,人們之間的友誼並沒有明顯的轉變,甚至有資料顯示,現在感到孤單的人們比以前更加嚴重。
因為感覺容易保持聯繫,我們反而沒有花太多力氣在經營彼此的友誼,很多人心想,反正我有更新自己的社交平台,所以朋友就會看到。殊不知,現在不少的社交平台都會透過演算法,決定到底一個人會看到哪些人的社交訊息。那些越常與你互動的朋友,就會越常看到你更新的訊息,久而久之,這些人成為你在社交平台上的好友,即使你不一定這樣認為。
最近看了紀錄片 The Social Dilemma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對於社交平台更是有複雜的感受。過度仰賴網路社交的我們,不知不覺掉入這些平台的陷阱,雖然有可能結交新的朋友,但也有可能結識一些不好的緣分。這些平台為了增加用戶的黏著度,用盡各種做法,就是希望讓你多花一點時間在這些平台上,讓你多一些朋友,就是其中的一種做法,至於你會不會因為多了一些孽緣而感到困擾,他們並不是那麼在意。
身為一個重度社交平台的使用者,我沒有立場叫大家不要使用社交平台,但如果你希望和一個人的友誼長存,那麼你就要有所付出,而不是認為反正搜一下就會看到他的動態了,平時也不需要多聯繫。 也難怪有研究發現,社交平台好友的數目,和你實際上感受到的社交支持並不是正相關,而是一個倒U的關係 ,也就是說好友人數不是太少、不是太多的時候,你才會感受到最多的社交支持。
珍惜當下比保持聯繫更重要
二十五年前,愛在黎明破曉時這部電影的結局,讓很多人放心不下,因為男女主角在共渡一天之後,約定一年後相會,但不留下任何的聯繫方式。雖然從電影的續集我們知道他們後來還是刻意相遇了,甚至成為夫妻。但是,他們對於人們保持友誼的對話,相當耐人尋味
Jesse: We should try something different. It’s not so bad if tonight is our only night. Maybe it makes it really special. 我們應該試試別的做法。即使這是我們唯一的一個晚上,也不太糟。相對的,這反而會讓一切變得很特別。
Celine: Yeah, usually you exchange numbers and call each other once, maybe write each other once or twice… 對,通常你交換了電話號碼,打了一兩次電話或是寫了幾次信…
Jesse: And then the low fizzle. I don’t want that. I hate that. 然後就沒聯絡了。我不想要那樣。我討厭那樣。
或許當我們知道這個朋友之後就看不到了,會更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刻。若每次相遇都當作是最後一次,我們或許就不會在聚會的時候還在滑手機,也不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錯過與朋友的聚會。
雖然珍惜當下很重要,但若有一些人可以一直陪伴著你,是很幸福的。送上萬芳的《給妳們》
那天的話題是世界末日,
伴著我們都喜歡的一首老歌。
我記得,她睡著了,
然後我們全都笑了。還有一次我們說起初戀,
配著一整桌妳拿手的家常菜。
忽然間,窗外煙火,
於是我們都靜默了。她的婚禮妳忍不住哭了,
眼淚順著那彎彎的嘴角滑落。
好幸福,妝都花了,
也是一種美不勝收。搭著四個小時的慢車,只為了一個溫暖的週末,
如果沒有妳們,我只是一個人,
一個恐懼週末的人。寫信給多年後的妳們,別忘了我們說好的以後,
如果沒有妳們,我是一個老人,
一個沒有從前的老人。我開始幻想那間養老院,前面有大大的草原,
我們牽著手,小心的慢慢走,
妳的白髮飄上我的臉,
我笑了,想起妳的馬尾,也曾經拂過的我的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