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什麼才是「正常」?

日前一直被「正常人」影集的預告推波,後來成功入坑,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實光是名稱本身就非常吸引人。

到底伴侶關係該是怎麼樣的,才是正常的呢?

  • 要一見鍾情,然後廝守終生,像童話故事那樣才是正常嗎?
  • 還是一路分分合合,最終也不一定和彼此在一起,才是正常呢?
  • 還是一直錯過,最後終於在一起,才正常?

故事中的這一對男女,各自有各自的困境,男生來自一個單親的家庭,不富有但有個愛他的母親,個性上比較沒有自信,但在各方面還算努力,即使個性比較內向,人緣還不錯。女生來自一個富裕但關係疏離的家庭,表面上看起來喜歡搞怪,實際上在裝堅強,隱藏脆弱的自己。

這兩個人或許因為都脆弱,找到了彼此,但是男生大概就是太欠缺自信,不想讓學校的朋友知道自己的戀情,於是就開始了這場地下戀。女生則是有病態的順從狂,所以男生說甚麼,女生就配合。

過程中,有好幾次,男生都因為自己的脆弱,用不作為傷害了女生。女生則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麻痺著自己,只因為她很希望被愛。渴望被愛,為了被愛而不惜付出一切,到底算不算是正常?

關於伴侶間的關係,其實真的沒有甚麼常規,所以正常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一些心理學家把愛情的類型作了分類,但是每一對伴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彼此的關係也會有所轉變。

過去的社會,或許因為比較封閉,沒有那麼多機會去認識新的人,所以很多人即便對關係不甚滿意,也不會選擇要結束這段關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只要你有意願想要認識新的人,不論你的年齡,你都有機會認識新的。而且,現代人更看重個人的感受,若真的不合適,也不一定會選擇要廝守終生。

所以,關於愛與不愛這回事,你該少一些與所謂的「常模」作比較,而是多一些的反問自己:「你在這關係中尋求的是甚麼,這個人是否給了你需要的。」

如果沒有所謂的正常,那何謂不正常?

講難聽一點,「正常」恐怕也是一種為了維持社會表面上和諧的一種騙局,讓所有人以為多數人是那個樣子的,所以你也應該要這樣。畢竟,人天性喜歡模仿,不喜歡與其他人不同,用「正常」來做包裝,往往非常有效果。

所以,我們都該提醒自己幾件事情:

第一、正常不一定存在。

面對人的心理狀態,沒有所謂的常態或許才是正常。現在學術圈也逐漸擁抱世界並非常態分佈的概念,若你有機會做一些資料蒐集,你會發現要得到常態分佈的結果,是多麼難人可貴的。

第二、正常不一定就是正確

正常和正確,這兩個概念本來就是不同的,只是我們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正常就是正確的。

就像沒有經歷過家暴的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不早一點報警處理,為什麼要忍耐,太奇怪了。但這背後並沒有那麼簡單,若一個人從小就處在這樣的環境,他沒有比較的標準,只能從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到底怎麼做對自己是最有利的。就像劇中的女主角,面對自己被哥哥、男朋友暴力對待的時候,會選擇順從一樣。

第三、不要被正常的價值觀綁架

女主角在劇中講了一句很讓人心碎的話:

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沒有辦法讓別人愛我,我想一定是我出生的時候就有了毛病。I don’t know why I can’t make people love me. I think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 when I was born.

© Enda Bowe / BBC / Element Pictures / Hulu

這樣的話,在很多愛情電影、戲劇都曾出現過,但從女主角嘴中說出來,讓人格外想要疼惜她,尤其是知道她經歷的那一切之後。

但如果我們不要認為人理所當然都會被愛,是不是會用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樣的狀況呢?或許轉換角度,不會讓你馬上轉念,但至少不會對自己的處境,有那麼負面的評價。

人人都不正常,或許才這麼有意思

或許我一直都反骨,不覺得事情一定有甚麼樣運作的規則,但真像未嘗不是如此呢?撇開那些生命本來運作的那些規範之外,所謂正常,或許只是給一些不想冒險的人,心理比要好過的一種寄託,讓他們可以不用想太多,依循別人的前例就可以了。

勇敢一點,接受自己是個不正常的人吧!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