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月號的美國科學人雜誌有一篇文章標題是:”Emotional AI” sounds appealing. But its consequences could be troubling. 就是說情緒人工智慧聽起來很吸引人,但是後果可能是很麻煩的。文章不長,但是非常發人省思,在這邊也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情緒人工智慧不一定是萬惡
我們姑且不說到底現在的情緒辨識到底準不準確,現在確實已經有一些相關的應用了,像是廣告商會根據消費者看廣告的面部表情變化,來評估廣告的有效性。
若業者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面部表情變化,來提供合適的素材,那麼其實不是一件壞事情。就像你去商店買衣服,如果店員看了你試穿某件衣服之後的反應,推薦你一些適合你的衣服,你會覺得這店員很恐怖嗎?你應該是覺得這店員怎麼這麼貼心,而且眼光這麼精準,知道你可能會喜歡甚麼樣的衣服。
我們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觀感,部分的原因就是源自於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的陌生以及不信任感。
我們會擔心人工智慧的介入,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是,我們都忘了,雖然人工智慧能夠提供我們一些選項,最終我們還是有最後的決定權,至少目前還是如此。所以,你該擔心的是你自己沒有判斷的能力,而不是人工智慧連你的情緒都可以精準掌握!
正面思考一下,如果你的聲控設備或是有攝影機的設備,可以在察覺你的情緒後,做出恰當的反應,讓你可以有比較舒適的感受,這難道不好嗎?
這件事情想起來很容易,其實不然,因為人很奇怪,在興奮的時候,有些人在特定的時候,希望可以持續這樣的感受,但在別的時候,又希望自己可以稍微緩和一下,不要嗨過頭了。同樣的,當一個人在憂鬱的狀態時,企圖讓這個人可以開心一點,不一定是最合適的狀態。
不過,如果人工智慧可以精準的知道在不同的情境下,要怎麼樣讓你進入特定的情緒狀態,而你有絕對的主控權,決定自己想要在甚麼樣的情緒狀態,那就非常的棒。
我覺得我們距離這一步,其實不太遠了,像我在使用的串流音樂服務,就有一個播放清單是「探索新風格」,這個清單確實是新的風格,但我居然還挺喜歡的,也就是說透過人工智慧的運算,絕對有潛力可以精準提供建議,即使是情緒感受方面的建議。
你想做情緒的主人嗎?
我們擔心情緒人工智慧的發展,其實是多慮的,因為不論我們想不想,這技術未來一定會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誠如我前面提到的,以現階段的規範來說,人還是有最後的選擇權,不至於被人工智慧所控制。
情緒這件事情,人的主控性其實是很強的,只是我們往往錯誤的以為自己是情緒的奴隸,情緒是被誘發的,我們只是被動的感受到某些情緒。更多的討論,請看我前老闆Lisa Feldman Barrett的書「情緒」(繁體版不久的未來會出版)或是看這裡,有我的一些論述。

假設你願意相信情緒是你決定的算數,那你願意做這樣的決定,還是你想讓人工智慧來幫你做處理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與面對的課題,因為這件事情即將就會發生。
請想像一下,若有情緒人工智慧能力的一個系統,會自主判斷該用甚麼樣的態度來回信,你會想要使用嗎?例如,收到老闆寫來的信,內容對於你的付出有所誤解,因此是責難你的。然而,這個系統卻回覆了一封很謙遜的信,讓老闆覺得你真是受教,可是你其實還是很生氣的。
如果系統還可以先潤飾你收到的信,讓你看到的就是調整後的版本,那很像更美好:你就會覺得老闆是相當肯定你。整個過程中,你沒有感受到負面的情緒,老闆收到信的時候,原本的負面情緒也消失了,感覺是個雙贏的局面。倘若你一直不會直接和老闆互動,那麼這確實是雙贏的局面;但是,只要你直接對上老闆,那麼問題可能就會浮現了,而且有可能是更嚴重的。
那麼,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會希望有情緒人工智慧系統,可以幫我們打造具有特定情緒氛圍的社會嗎?
這個想法有點恐怖,但我必須說,這樣的做法可能已經在一些地方被實踐了。像是你去一些商家,他們可能早就通過音樂、裝潢、燈光甚至氣味,讓你進入某種情緒狀態下了。很多時候,人們還樂此不疲呢!
所以,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這件事情的可能性,而是我們要怎麼規範這類情緒人工智慧的應用。特別是在虛擬現實即將成為生活中一部份的未來,因為在虛擬現實的世界中,我們不是直接和其他人互動,而是透過一個載體,那麼就有很多可以被操弄的可能性,要營造集體的正向情緒根本就是小事一件。
面對這樣的情緒操弄,你可以選擇順著潮流走,你也可以選擇走出這條路。有兩部電影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Giver以及重裝任務 Equilibrium 大家都可以找來看,兩部電影都在談未來世界情緒所扮演的角色,會許會讓你有一些啟發。

我個人是認為情緒是人不可缺少的,只是對於到底要活在真實的情緒,還是自己可以選擇的情緒中,我就不是那麼肯定了。我相信以未來的技術,絕對可以營造一個某種情緒的起伏,不見得是那麼單調的讓一個人都在很快樂的狀態,畢竟一直都快樂,就不會感到快樂了。若可以選擇這樣的情緒,讓情緒可以被自己控制,是很誘人的選項。雖然真實世界的情緒,有時候會讓人難以招架,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嗎?若一切都有可預測性,都可以被應付,那人生恐怕會變的很乏味。
所以,到底要怎麼拿捏,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複雜的是,如果其他人都沒有想要活在真實的情緒中,那你算不算是活在真實的情緒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