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

該怎麼打造社會化的(機器)人?

現代人很像越來越不社會化,也就是俗稱的白目。從社會和諧的觀點,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上週去參加一個會議,過程中又得知了好一些我不知道的訊息,當下有很深的感概,就是我們真的不能相信檯面上所看到的東西。雖然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但是這麼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感受真的是很複雜。

我同時間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希望人工智慧能夠幫助我們處理大小事,那麼人工智慧該怎麼面對人類「社會化」這樣的潛規則呢?社會化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同一個行為會因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對象、個體當下不同的目標,而有不一定的最適切答案。想到了電視劇「都挺好」當中的一個情節,蘇明玉的師傅為了找出公司中不忠的份子,所以詐死,也不願意讓蘇明玉知情。後來水落石出之後,才發現原來中間藏了一個這樣的秘密。

真實生活中或許不容易詐死,但我們還是蠻常在資訊完全沒有被揭露,或是沒有被正確揭露的狀況下,那又要怎做出做適切的判斷呢?相較於愚笨的人類,機器人或許又更有優勢一點,因為他們有辦法獲得更多當事人想要隱藏的訊息,像是微表情或是講話語調的些微改變等等。

那麼該怎麼辦?

在假設一個人的互動模式是相對穩定的,我們只能從反覆的測試、修正中去學習,到底怎麼樣的方式是最恰當的。當然這也需要你客觀去做記錄和比較,否則經過再多的測試,也沒有辦法處出背後的規則。但是如果和你互動的人是一個波動比較大的個體,那麼你恐怕需要多花一點時間、精力去猜測他目前的狀態,再根據他的狀態來反覆的測試與修正。

這邊所提到的互動,除了被動的去針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回應之外,也包含了你主動出擊,用不同的作法來試探別人,看看那些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模式。我還蠻鼓勵大家在不會有太多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和其他人互動,一方面讓別人看到你不同的樣貌,另一方面也讓你可以紀錄別人會怎麼和不同樣貌的你來做互動。

如果人際互動就是這麼一個測試、反饋、修正的循環,那麼機器人應該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因為它們可以用更多的數據,以及更客觀的指標來做運算。事實上,幾年前就有一個研究,採用社交平台上的資料,來分析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結果發現根據社交平台資料所推論的結果,比起當事人朋友的填答還要準確!

那問題來了,當機器人知道你的底細時,到底它要讓人類知情,還是不要讓人類知情呢?這確實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就像我們有些人時候會選擇保持沈默一樣。我想這個部分,還需要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的參與,才會知道到底尺度要怎麼拿捏,才會滿足人們的需要。 

我們真的想要社會化嗎?

我想以三種不同類型的人為例子,讓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1. 喜歡匿名聊天的人,這些人會傾向跟陌生人吐露心事,而且可能就這麼一次的緣分會跟同一個人遇上。這樣的現象,反應了人們會許沒有想要那麼多的猜忌與隱瞞,而希望坦蕩蕩的表達自己的心事,並且得到別人直率的回應。
  2. 有不少人選擇在社交媒體上潛水,不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樣也是一個反社會化的作法。
  3. 還有另外一群人,肆無忌憚的表達自我,才不管別人怎麼想,這些人很顯然也是反社會化的。     

我不知道是因為現代化社會讓人際關係疏遠了,人們寧願對著機器互動,也不想花力氣和一個真的人互動,也不想要社會化還是怎麼樣的。但我們真的該努力想想,社會化這件事情真的有其必要性嗎?難道每個人都直率地做自己,真的會很糟糕嗎?

想得更遠一點,如果我們不願意和人建立直率的互動關係,我們會想要跟機器人真誠的互動嗎?我們是否會因為覺得機器人比較無害,於是就選擇和他們坦承自己的意圖呢?

這些問題我還沒有好的答案,你選擇要當一個符合社會規範的人,或是不願意理會那些繁瑣的規範也好,只要你做了選擇,並且接受這個選擇所帶來的後果,那麼就是好事情一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