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就不能享受嗎?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商家也有兩極化的狀況,有一些是走高cp值的,有一些則是極盡奢華的。不論是有錢人去吃便宜的小吃,或是窮人去吃米其林等級的餐點,都會引人側目。很奇怪的是,我們對於窮人花大錢這件事情,又特別容易有負面的印象。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對稱性?

累積財富是美德 

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我們認為累積財富這件事情是好的,所以有錢人去吃便宜小吃,會讓自己累積財富,因此是好的;相對的,窮人花大錢,額外的不好,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沒有什麼財富了,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去享受呢?

當一個社會有這樣價值觀的時候,貧富間的鴻溝,就越有可能被放大。華人社會,基本上就是深陷其中的,相形之下歐洲人士這樣的狀況就比較不明顯。若你有機會和歐洲人互動,特別是沒賺什麼錢的年輕人互動,你會非常訝異,為什麼他們會願意認真賺錢,然後把錢都拿去度過一個奢華的價錢。我在英國念博士的時候,就對於一些同學的消費行為,感到不敢恭維。他們真的是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而且也不介意貸款去旅遊。

我們歌頌紙醉金迷的生活型態

這一點有點哀傷,但不可否認,媒體上比較多介紹奢華享受的素材,很少有人會介紹窮人的生活,因為他們覺得比較沒有觀眾。這也不能怪媒體,你問問自己,你會想要看哪一種節目呢?或許多數人的日子都有點苦,既然沒辦法享受,那看看節目過過乾癮,也還挺不錯的。

這樣的風氣,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以及全球村的現象,有日趨嚴重的狀況。不少小學生對於各國名牌如數家珍,還會央求爸爸媽媽要買給他們,因為班上有同學有使用那樣的名牌產品。經濟上還允許的家庭,或許還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對於家境不佳的孩子來說,就會陷入一種困境,他們一方面想要被同儕接受,但同時間有可能會知道,那樣的生活型態,根本不是自己家庭能夠負荷的。

紅髮艾德有一首新歌 Beautiful People,就是在談這樣的事情,在音樂錄影帶中,一對平庸的夫妻,被招待一套高規格的旅行。雖然行程看起來是那麼的美好,但似乎這些東西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而且你可能還會覺得很不自在。

窮人互相嫉妒

富人不需要嫉妒誰省了比較多的錢,但是窮人看別人在享受,難免容易有嫉妒的感受。為了要平反自己不舒服的情緒,只好把這樣的行為污名化。甚至有些人會有嚴重的酸葡萄心理,會覺得真的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嗎?明明都是吃一頓飯,為什麼不能吃個便當,而是要去吃服務好但是卻吃不飽的料理呢?

其實很多時候,真正會批評窮人享受的,多數都是窮人,因為富人本質上是不理會其他人的,只要你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雖然他們可能還是會對於窮人的出現感到不舒服,但還不至於惡言相向。

我們是反對享受嗎? 

本質上,我們的文化是不崇尚享受的,這和西方社會的享樂主義 (hedonism) 有很大的不同。當然這個態度也有所轉變,相較於老一輩的,現在的年輕人是比較願意去享受的。只是,大家可能被限制久了,多數人其實不懂什麼叫做享受,去度假沒有好好放鬆,而是在不停的打卡、炫耀。

因為大家不是真的懂享受,所以我們反對的可能是那種炫耀的行為,而不是真的覺得享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說來很好笑,但享受其實真的是需要學習的,只是我們忽略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而是一再頌揚勤儉的價值。在西方社會,大家對於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其實都是有規範的,或至少是有潛規則的,這背後隱含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說享受是有規範的。

所以,我們或許都該重新認識享受是怎麼一回事,要搞清楚享受不是有錢的人就是老大,而是願意多花了一些費用,來獲得比較細緻的服務或是產品。此外,在這個同時,也需要加入一些儀式感的東西,才能讓整個體驗是不違和的,你也才會有全面性地覺得自己在享受啊!

當享受是這樣被定義的時候,或許大家反對享受的聲浪也就不會這麼嚴重了,特別是對於窮人享受的負面聲浪。

你要自在還是享受?

雖然偶爾享受一下很不錯,但你若問我,想要享受,還是可以自在一點,我會毫無懸念地告訴你,我會寧願自在一點。有次去京都旅行,我們意外走入一間略高級的甜點店,雖然餐點很精緻,但因為店家很安靜,我們的孩子一直忍不住發出聲音,也不能優雅的品嚐,實在是非常可惜。

可能我也要好好上點課,或許才能融入上流社會的生活型態吧~


留言

「窮人就不能享受嗎?」 有 2 則迴響

  1. 「秘密」的個人頭像
    秘密

    走「入」啦幹

    1. 「yangminghuang」的個人頭像
      yangminghuang

      謝謝提醒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