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課和學生談到互為主體的現實,我就請學理會這互為主體的現實,可以嗎?生分享他們不喜歡哪種互為主體的現實。再揭曉結果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互為主體的事實。簡單來說,互為主體的事實就是只這個事實只存在於一群相互約定的人們之間,像是金錢貨幣就是一種互為主體的現實,成績也是一種互為主體的現實。
你如果認真去思考,我們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價值都是有互為主體的成分,一旦這個事實不存在,那麼你可能一夕間從富翁變成窮人。雖然這樣的事情不太常發生,但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是我們都不願意去相信這件事情有發生的可能性。
大學生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呢?
升學制度是最多人提及的,其中包含了入學制度、用成績判斷一個人的能力等等。另外被提及比較多的就是傳統的禮儀,像是要跟親戚打招呼等等的。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結果,想到的是什麼。你可能會覺得,這又是一些爛草莓,不懂事,以後就等著被教訓好了。你也可能會認同他們的想法,就拿學歷這件事情為例子好了,過去教育比較不普及,學歷可能真的有一些代表性;然而,現在大學已經供過於求了,有大學學歷真的不該再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指標。
最近剛好有一個相關的醜聞,就是有一個代辦業者,幫一些有錢人造假或用一些手段,讓他們的孩子可以進入國際名校。讓人更嘖嘖稱奇的是,其中一個女孩,還信誓旦旦的跟大家分享,不是只有聰明的人才能進名校… 只是,她也講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憑藉了什麼,而有機會進入了名校。
雖然只有少數人是用了不好手段進入名校,但各位有沒有去思考,到底擠破頭要進名校是為什麼什麼?全世界大概也就是亞洲人最瘋名校的排名,因為我們以為這排名很了不起。但實際上,以美國長春藤名校為例子,每個學校其實都有自己的篩選標準,他們不僅僅是看學生的SAT分數,他們更在意的是學生的氣質,是不是和學校的風格是吻合的。換言之,適配性對這些名校來說,才是最重要的篩選標準。很遺憾的,亞洲人都搞不懂,還以為為什麼我孩子成績那麼好,你們這些名校居然都不收!
因為亞洲人對求學的態度和歐美太不一樣了,現在一些名校也開始採取一些手段,把門開得很窄。有些人說是保護主義,但我想更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名校不希望砸了自己的招牌。他們很難從這些亞洲學生的過去紀錄來判斷他的潛力,因為那些紀錄有可能是被逼出來,或是造假的。他們沒辦法確認,倘若沒有人逼他們的時候,這些亞洲學生是否還是能夠有好的表現。
不理會這互為主體的現實,可以嗎?
這問題,我沒有好的答案,但我必須說對一些人來說,這些互為主體的現實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拿我自己為例子好了,不少時候大家還是會看到英國約克大學博士的抬頭,有時候這個抬頭比起輔仁大學副教授更好用。當然,假如我是台灣大學副教授,可能這個抬頭就會更好用了。
雖然我不覺得這些抬頭重要,但我自己也會在不同場合,幫自己選擇合適的抬頭。所以,我根本上也是活在互為主體的現實中,唉呀… 這一切,也似乎就是為了走捷徑?讓大家可以不用花太多力氣,就知道你可以認識你,甚至決定要不要相信你說的話。
當你想得越透徹,就會覺得越悲哀,為什麼我們變得這麼懶惰,都不願意花時間去判斷一件事情到底好或不好,而是會因為一些互為主體的約定,就做出了判斷。
身為成年人的我們,或許已經很難去做出改變了,但是孩子還是可以的,只要你願意給他這樣的空間。不過,我要提醒你,如果你決定要讓孩子不受這互為主體現實的牽絆,你要想辦法幫孩子樹立好的主觀價值,並且讓孩子願意接受這個價值觀。另外,你要支持孩子,讓他知道多數人認可的價值觀,不見得就是好的、正確的。只是,一旦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不又是在建立另一個互為主體的現實,只是這個現實是存在你與孩子之間的現實。
所以,或許我們該做的不是教育孩子不要理會社會認可的價值,而是應該致力於樹立優良的社會價值,並且讓孩子有十足的自信,知道當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人或許重要,但只要能夠做到自己自己認可的價值,就是相當不錯的了,